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妈祖信俗是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级遗产。千百年来,出于祈福消灾、寻根谒祖的妈祖信俗为百姓所崇拜传承至今,这种“寻根渴祖”与中国古代哪一种政治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剧主题曲《汉武帝》:“你燃烧自己,温暖大地,任自己化为灰烬”,以现代公民的理性精神判断,上述歌词(   )

A.抒发了人类的英雄情怀 B.展现了自身的政治抱负
C.讴歌了乐于献身的精神 D.皇位表述上的价值错位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曾经描述一幅荒谬绝伦的景象: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发动了一场对美国成功的军事袭击。这场袭击不仅迫使美国允许其可卡因贸易合法化,而且还让美国掏了一笔巨额的战争赔款。当然上述情景仅仅是想象而已,然而这种类似想象却在十九世纪的中国确确实实发生过,为“确确实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张历史照片反映的是1896年赴欧考察的李鸿章,与赋闲在家的德国前首相俾斯麦会谈的情景。对此背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出访德国购置军火,并拜访俾斯麦,学习强国之道
B.李鸿章签署《辛丑条约》后,为用人所不容,暂避欧洲,游历诸国
C.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游历欧洲,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寻找帮助
D.李鸿章为了推动德国参与俄国领导的干涉还辽,亲自拜访俾斯麦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蒋介石却认为“往者,洪杨诸先生,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是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上述两人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全球史观,其有客观性 D.符合文明史现,具有客观性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材料中的“此项运动”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竺可桢先生曾经把中国五千年的气候波动画了一十曲线图,而文化的变化也随着这个曲线而变化。 一个一个地方突然变得很冷的时候,饥荒、干旱、水灾等就会频繁发生,这里也就往往容易发生改朝换代。据此推断,下列分析哪个比较不合理(   )

A.气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B.研究历史时要注意考虑当时的地理环境因素
C.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气温太低,冻死了很多人
D.唐朝的盛世局面的出现时当时的气温可能比较适中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全国各界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实践,充分显示了香港回归(   )

①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②促进了香港和内地的共同发展
③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宴到中间,承宣宫入告,吴总监来电话,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攻击曹总长诸位……”。材料再现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政变 C.武昌起义 D.五四运动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论及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时,邓小平曾说:“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为避免上述弊端的出现,党和政府主要着重于(   )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C.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D.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诗人在此表达了(   )

A.爱国思乡 B.离愁别绪 C.一国一边 D.弃家离世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80年代束,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处理国家关系时“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苏联渐趋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D.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希腊和罗马对世界文明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地产(   )
①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度  ②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
③雅典的奥运精神          ④罗马古城的建筑风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的进程中,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

A.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
C.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2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再版序言中写到:“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导致“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人运动的发展 B.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C.纲领有些地方是错误的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退出第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准备出一期有关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班刊,下列可以选择的主题是(   )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美系新走向 D.论欧盟的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马法《学说汇纂》中记录这样一个案例: 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了罗马法的原则是(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公平、公正
C.谨慎履行契约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D.《两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2年,日本政要伊藤博文赴欧考察各国宪政,对某国某部宪法大为赞赏。回国后,他以此部宪法为蓝本,组织起草井主持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借为“蓝本”的应是(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美国的1787年宪法
C.德国的1871年宪法 D.法国的1875年宪法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咀来,各国人民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分别颁布于1875年、1689年、1954年
B.由国民议会、议会、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了三权分立、“议会至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D.标志着共和制在法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在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革命家托洛获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授课外历史兴趣小组利用双休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收集了下列四幅历史图片,请你为其拟订一个恰当的研究主题(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变化过程
C.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也有“民主”。最早提及的是《尚书》: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大意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为民之主:而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之主。
——金观涛、刘青峰《新青年”:民主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 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说道:“我们的制度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中。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其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 美国独立战争时的杰出人物杰斐逊写道:“我认为有必要吸取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正直的管理国家的唯一方法。”对十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
——马隆《杰斐逊及其时代》
(1)材料一中的“民主”与“民”分别指什幺?
(2)概述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并扼要指出伯利克里提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
(3)据材料三,归纳杰斐逊的主要观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雅典民主与美国民主的本质区别。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述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第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革命”指的是什么,就其“百代都行秦政制”而言,这次革命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影响的又是什么?
(2)在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之前,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振兴之路上的主要实践有哪些?这次革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第三次大革命”后,新中国为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去年是中国和印度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中印两国由水相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9年)骞因分遣副使使……身毒(身毒,读yu  án dú,古印度的别泽)……及诸旁国。“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环羁(羁,读jí,马笼头),皆以白玉作之。”
——摘自《史记》、《西京杂记》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问,一个由5名印度医生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救助那些被战火蹂躏的中国军民。其中柯棣华,这位诊治了数千名中国军民的青年医生,献出了自己年仅32岁的宝贵生命,谱写了曲中印友谊的赞歌。
——网易新闻中心
材料三  2010年12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台公报》重申: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肩负着确保两国经济社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责任,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新华网国际频道
(1)材料一揭示了什么历史信息?在古代两国交往史上印度文化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以柯棣华大夫为代表的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20世纪50年代两国对“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是什么?从国际关系角度谈谈这一“重大贡献”的主要作用?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75年问,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 .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  -为逆差
——摘自杨国昌《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据材料一、二,请回答
(1) 20世纪50 ——70年代西方经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上述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角度出发,谈谈你对上述变化的认识。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