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8日,受台风“莫拉克”的影响,
台湾和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不同程度受灾,台湾灾
情尤为严重。此后,寄托着大陆各界深沉关爱的
物资通过海、空航线源源不断地直接运抵台湾。
这次海空直航 ( )
①将海峡两岸人比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②进一步缓和和发展了两岸关系
③增进了台湾人民对“一国两制”的认同
④再次证明两岸人民血浓于水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49年,这串“东海捧出的珍珠”再次与“母亲”分离。为了让她早日“回来”,邓小平提出
A.“九二共识” | B.“九条方针” |
C.“一国两制”构想 | D.八项主张 |
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表明 ( )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
C.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就越大 |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
1959年,台湾当局“外交部”这些提法的改变反应出其
A.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 |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 D.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响应 |
2007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1997年,中国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邓小平“一国两制”的英明决策 | B.改革开放I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挺高 |
C.英国逐渐放弃了殖民主义政策 | D.英国以主权换治权的主张得到了双方的赞同 |
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句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渴望祖国统一 | B.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
C.反对外来势力 | D.赞扬一国两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内容中,有些内容是体现“一国”的,有些内容是体现“两制”的。下列内容体现“一国”的有
①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②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③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④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⑤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A.①④⑤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③④⑤ |
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B.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
C.和平统一台湾 |
D.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
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地影响 |
C.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
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
“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告台湾同胞书》 | B.香港回归 |
C.通过“九二共识” | D.澳门回归 |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
A.武力统一 | B.一国两制 |
C.一边一国 | D.一中一台 |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香港回归祖国 ②澳门回归祖国 ③“九二共识”的达成 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A.④③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③④②① | D.②③④① |
2012年10月4日,台湾民进党常委、台湾行政当局前负责人谢长廷以个人身份访问祖籍地漳州,受到村民热烈欢迎;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台湾各政党均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
B.民进党改变立场放弃了“台独”主张 |
C.“台独”遭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抵制 |
D.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 |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国家统一样本 | B.社会制度示范 |
C.文明交流枢纽 | D.经济发展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