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感动世界华人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反映了( )
A.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已经是台湾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为海峡两岸的共同诉求 |
C.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 |
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
“海基会”与“海协会”会谈达成“九二共识”之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立即宴请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先生,并亲自设计了菜单的菜名:情同手足、龙族一脉、琵琶琴瑟、喜庆团圆、万寿无疆、三元及第、燕语华堂、兄弟之谊、前程似锦。这不能反映( )
A.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B.两岸官方交流日益扩大 |
C.双方求同存异,争取互利双赢 |
D.两岸同胞血脉相连 |
“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阕词当属( )
A.《中国之歌》 |
B.《回归倒计时感赋》 |
C.《宝鼎现·庆香港回归》 |
D.《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 |
中国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解决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 | B.解决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 |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D.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 |
回归后,“香港是内地最大的转口基地与第三大贸易伙伴,以及第二大出口市场;而内地已是香港最大的港产品贸易出口、进口及转口对象。此外,香港也是内地的最大投资者”。能使香港顺利回归的条件有( )
①“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海峡两岸人民往来频繁
④邓小平的外交才能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台湾是祖国美丽的宝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以下与台湾相关的历史事件阐述正确的是
A.邱逢甲是甲午战争后反割台斗争中著名的清军将领 |
B.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都明确陈述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
C.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
D.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并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 |
台湾“头号红顶商人”、海基会原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于2005年1月3 月病逝,生前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C.“一国两制”原则 |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
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写道:“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 )
A.“一国两制”的制定 | 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
C.“九二共识”的达成 | D.两岸“三通”的实现 |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 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为此必须始终坚持的是( )
A.和平统一原则 | B.和平共处原则 |
C.一个中国原则 | D.求同存异原则 |
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是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②实现了两岸直接“三通”
③建立两岸间对话机制 ④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
C.“一国两制”的构想被有关各方接受 |
D.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我国政府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
A.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的取得 |
C.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削弱 |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