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革”研究专家金大陆统计,“文革”十年间,有着上千万人口的上海,离婚率低得惊人,平均每天只有不到1.8对夫妻离婚。当时人们对于离婚问题的认识,不包括
A.离婚是与“两个凡是”唱反调 | B.离婚反映资产阶级思想严重 |
C.离婚是蓄意给社会主义抹黑 | D.离婚是想学“美帝国主义” |
在中国要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以下哪一项保障最可靠?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D.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
下图所示教材出现在
A.解放战争时期 |
B.农业合作化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1998年有个机构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认为邓小平对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因为邓小平
①恢复高考②提出教育革命③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④提倡开门办学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刘少奇同志受到迫害时曾说过:“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A.文革的全面发动 | B.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
C.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 | D.中共中央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
下图是《接受检阅的红卫兵和群众队伍》,这一历史场景发生于什么时期?
A.20世纪50年代 | B.20世纪60年代 |
C.20世纪80年代 | D.20世纪90年代 |
图所示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中学课本教材封面(上方文字为:彻底埋葬帝修反!),这一历史时期
A.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得以奠定 |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中断 |
C.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 D.基层民主有一定扩大和加强 |
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①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④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实施的载体。下图选自某数学课本,该课本使用的时间可能是( )
A.1949-1956 | B.1956-1966 | C.1966-1976 | D.1978-1988 |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 D.要密切关注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
下图所示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中学课本教材封面(上方文字为:彻底埋葬帝修反!),这一历史时期
A.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得以奠定 |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中断 |
C.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
D.基层民主有一定扩大和加强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届人大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个五年计划 |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
D.第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
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在被迫害时,曾以宪法为武器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谁罢免了我的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但无济于事,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含冤逝世于开封。这说明
A.当时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
B.当时中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任免的 |
C.“文革”期间中国没有宪法 |
D.当时中国民主法制正在走创新道路 |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阿尔巴尼亚作了如下叙述:“阿尔巴尼亚整个领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相连,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阿尔巴尼亚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代表铁托集团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以上叙述( )
A.真实反映了当时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状况 |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
D.说明当时中国“左”的思想意识比较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