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的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A.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 |
B.大岗村水稻亩产超15万斤 |
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孙某某 |
D.打破“大锅饭”,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图是某一时期的“结婚证”,从中反映了
①结婚有法可依
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③“结婚证”突显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④法治完全遭到破坏
A.②③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
①中美建交 ②粉碎“四人帮”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香港回归。
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 B.②①③④ | C.②①④③ | D.②③①④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国家陷入崩溃边缘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
B.20世纪50年代后期 |
C.20世纪60年代前期 |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下图是北京主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横批:兴无灭资”。这说明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 |
B.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 |
C.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
D.“文革”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 |
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个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 ,毫无根据。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文摘自某书局发行的教科书前言,据此判断该教科书出版时期为( )
二、无产阶级的新教材的编写,是一桩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事业,我们正处在摸索和尝试的过程中,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我们殷切地期望各地革命委员会广泛征集革命的学生、革命的教员、革命的工人提出意见和批评。 |
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
2009年3月5日,来自山西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出席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申纪兰是中国惟一出席过一至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被称为中国人大制度的“见证人”和“活化石”。关于她所能见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和发展历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
②“文革”中该制度被取消,人民代表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利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恢复、发展和完善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 |
1968年《红旗》杂志第四期社论说:“迷信选举,这也是一种保守思想”,革命委员会“不是选举产生的,而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群众的行动产生的”,它“比以前单纯用选举产生的更合于无产阶级民主,更合于民主集中制,更能深刻得多地反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这个社论
A.赞扬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性 |
B.推崇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广泛代表性 |
C.破坏法制建设的成果,实质上是民主的倒退 |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理论飞跃 |
如下图是1968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当时邮电部通知:“决定破例在贴用邮票时,不予盖销。另在邮件封面上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期。”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青年毛泽东求学经历 |
B.讴歌了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 |
C.描绘了解放战争的壮阔场面 |
D.折射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狂热情结 |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梁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大跃进”运动 | D.三大改造运动 |
民主法治是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保障。我们民主法治遭到严重践踏的是(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
C.大跃进时期 |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学者张鸣说:“整个中国,在文革十年,整了上亿人,整死几百万人,把国民经济搞到崩溃的边缘,其中在运动中,很多人即使不是凶手,也做过帮凶,罪魁祸首却只有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那几个人……”他要阐明的是
A.“文革”灾难深重 |
B.“文革”使普通民众丧失理性 |
C.对“文革”的清查反思不够 |
D.林彪、“四人帮”是“文革”罪魁祸首 |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 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 |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
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任命了13位政府领导人。其中,劳动模范陈永贵和吴桂贤都是从基层被火速选拔成为副总理的,他们在工作上实行“三三制”,即每年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回原单位劳动,三分之一时间到各地调查研究。这说明
A.中央政府被全面夺权 | B.人大制度基本不能实行 |
C.中央注重走群众路线 | D.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