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摘录于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A.北伐先遣战江南 | B.三次反“围剿” |
C.千里跃进大别山 | D.挥师过长江 |
下列诗词描绘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是( )
A.“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 |
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D.“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
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它标志着( )
A.第三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
B.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
C.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
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
1949年3月,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宣布,党的工作中心必须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其历史背景是( )。
A.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全中国 |
B.国民党政权统治被推翻 |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
D.党中央迁到北京正式执政 |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1940~1944年是抗战时期,以抗日为重任,因而“民主”出现频率不高
②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因而“民主”出现频率较高
③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民众热议“民主”
④1947年内战,“民主”频率下降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
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
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 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
1945年5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而8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其真实用意是
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 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 |
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 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共产党 |
毛泽东发文称:“(中国共产党现在领导的)这个广大的中国解放区,包括十九个大的解放区,其地域包括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分或小部分”此文发表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A.“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 |
B.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
C.全民族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
D.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政 |
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近几年,部分中国人把这一节日变味成了狂欢节,引起人们思考与担忧。甚至有人提议过自己的“圣诞节”:12月26日(毛泽东的生日)。
请你以所学关于毛泽东的历史知识,说明把12月26日作为中国自己的“圣诞节”的理由。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定不平等条约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会谈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
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
C.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 |
D.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