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主力量和人民大众为争取民主权利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

材料二  1941年, 陕甘宁边区进行 “三三制”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 “按三三制”比例 , 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 , 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选举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抗战胜利后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政治权利做出了哪些重大努力?结局如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今中外改革对民生起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改革者也一定程度上从民生角度出发进行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孝文帝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卖者坐(处罚)如律。 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从解放法令颁布时间起,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地主再也不能把农民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四 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农民。
——《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79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颁布了什么措施?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解放”法令?
(3)根据材料四分析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觉得改革应如何对待民生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5年4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会议上强调,党成立八十多年来,团结和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这一历程,是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民族利益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2)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为维护人民利益,作了哪些努力?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采取了哪些行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特稿《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86年回眸》一文将中国共产党86年的奋斗历程依次定格在一个又一个的关节点上: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下列关节点的对应标志事件。
①日出东方——标志: 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共的成立);
②星火燎原——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力挽狂澜——标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④艰辛探索——标志: 中共“八大”的召开;
⑤拨乱反正——标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材料二】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
(2)请结合史实论述作家阎涛同志在其创作的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观点。
【材料三】两部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节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两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阐释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组织方面是怎样做到“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

(2)“打倒列强,除军阀”是20世纪二十年代国民革命的目标,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取得怎样的成果?
(3)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是从哪些方面入手为实现民主政治而努力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要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请根据下面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图二和图四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图二和图四中的军队的最终政治理想有何不同?出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图一和图三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这种主题在明清时期已经出现,试结合初中所学举出两例。
(4)根据图三、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图四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令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五 五星红旗飘香江, 卷走米旗送英皇。九十九年已然去,游子终回母怀间。五星红旗迎风扬,紫荆花开更娇艳。邓公一语存青史,中华民族庆团圆。
—— 某网友《贺香港回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割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为什么能够回归祖国?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分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创出一条怎样的武装斗争新路?
(3)导致材料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4)材料四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的意义主要指什么?
(5)材料五中“米旗”开始出现在香港与何战争有关?“邓公一语”指的是什么?
解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概述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1949年、1978年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谈判的异同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西藏和平解放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