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份报纸应该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 |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 |
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是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
A.清政府统治结束 |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
C.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 |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主要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
C.三大战役的胜利 |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场景是( )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 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 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
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掌握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经历了( )。
A.22年 | B.30年 | C.79年 | D.109年 |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情况(见下表),中共中央决定( )
|
1946年7月 |
1948年7月 |
人民解放军 |
130万 |
280万 |
国民党军队 |
430万 |
365万 |
A.签署双十协定 B.进行战略反攻 C.进行战略决战 D.发起渡江战役
下图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统辖区。据此判断,在这一局势下召开了
A.中共一大 | B.遵义会议 |
C.中共七大 |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1947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毛泽东作出此判断的背景是( )
A.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
B.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
D.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
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结业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
C.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
D.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集中地体现在
A.《新民主主义论》 | B.《论人民民主专政》 |
C.《井冈山的斗争》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如图记录了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与北平国民党守军换岗的情景。这一事件意味
A.国共和谈的成功 |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
C.平津战役胜利,和平解放北平 |
D.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
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 )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④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A.③②①④ | B.③④②① | C.②③④ | D.③②④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