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世史》中谈到唐朝中央官制时,评价某机构为“天子的秘书官”,该机构应是( )
A.尚书省 | B.门下省 | C.中书省 | D.枢密院 |
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些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些机构至少包括
A.中书省和门下省 | B.尚书省和中书省 |
C.尚书省和门下省 | D.礼部和吏部 |
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历经 “秦朝军功授爵制——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A.绩——孝廉——门第——才 | B.才——孝廉——门第——绩 |
C.才——门第——绩——孝廉 | D.孝廉——绩——才——门第 |
“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
稽则东方朔、枚皋;……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托孤)则霍光、
金日(石单);其余不可胜记!”与上述人才兴盛有关的制度是( )
A.推恩令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是因为 ( )
A.法国教会势力强大,封建等级森严 | B.科举是最好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
C.儒家思想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 D.儒家思想有利于法国的统一 |
唐太宗统治后期认为“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这说明
A.当时阶级矛盾尖锐 | B.当时社会风气骄奢 |
C.唐太宗废除以庸代役制 | D.唐太宗治国思想发生变化 |
唐太宗时期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水陆交通发达 | B.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C.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 | D.海外各国向往中国 |
唐政府推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外商可以在中国长期居住 | B.外商可以与中国人通婚 |
C.外商触犯中国法律可免于处罚 | D.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做官 |
唐诗载:“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正确反映了
A.吐蕃强大的原因 | B.吐蕃衰落的原因 |
C.唐文化对吐蕃破坏严重 | D.唐文化对吐蕃影响深刻 |
630年,北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主要是因为唐太宗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 B.派兵北征,各族臣服 |
C.打败东突厥,威震北 | D.帮助北方各族建立政权 |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指
A.唐太宗为人狡猾,具有欺骗性 | B.唐太宗没有能收揽到真正的人才 |
C.唐太宗时进士科人才济济 | D.唐太宗用人不拘一格 |
宋初统治者为了扭转节度使控制地方司法的局面,规定 ( )
A.地方司法人员由各州派文官担任 |
B.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 |
C.各州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 |
D.知州改由中央派文臣担任,并规定“三岁一易” |
961年,宋太祖对石守信等人说:“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这段话的真实意图是要石守信等人( )
A.积累财富 | B.安享晚年 | C.交出兵权 | D.享受生活 |
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中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藩镇割据局面的是
A.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 B.用儒家思想束缚官吏 |
C.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 | D.地方财政由转运使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