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 的形成主要影响是
A.政权开放 | B.商业发展 |
C.儒学受抑 | D.武功增强 |
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最能体现其本质异同的是( )
A.相同的是都属于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
有人发现,中国古代史上的谏官制度有这样一个变化,由原来主要评议皇帝得失,转变为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从根本上说明
A.宰相受谏官的制约 | B.谏官地位高于宰相 |
C.君主专制程度加深 | D.宰相地位逐渐下降 |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日渐削弱 |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
C.司法制度不断加强 |
D.郡县制度不断强化 |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首诗揭露的是哪一制度的弊端
A.科举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行省制 |
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是( )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
史书记载,某人为平民时常因向人借书而碰壁。他感叹道:“余恨贫不能致,他日稍达,愿刻板印之,庶几天下学者。”待显贵后,他果然兑现了诺言。此事应该发生在
A.秦朝 | B.汉代 | C.北魏 | D.唐代 |
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但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以致到孝惠、高后和文帝时,还在废除秦的妖言令等苛法……高祖元年至高祖十一年之间的法律,是全部继承秦律的汉律。据此可知
A.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过于严苛 |
B.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 |
C.汉朝统治者对关中百姓采取了适应民情的政策 |
D.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行宽刑仁政 |
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汉代内外朝制度 | B.汉代察举征辟制 |
C.隋唐三省六部制 | D.宋代设参知政事 |
某电视台策划拍摄一部大型历史纪录片,反映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不少热心人士纷纷献计献策,贡献不少情节构想。下列情节最符合史实的是
A.北宋书生张遇贤在书院苦读四书五经 |
B.西汉后期,商人齐之姜经营铁器作坊而致富 |
C.晚唐诗人罗隐在扬州夜市饮酒作歌 |
D.北魏官员崔振鹭被任命为工部尚书 |
最近,北京大学出台了2012年自主招生政策,拒绝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志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路,这种制度是( )
A.世官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八股取士制 |
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
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口号。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下列不属于其变迁规律的是( )
A.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 |
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 |
C.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 |
D.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