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C.封建地租货币化 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诗人周灿咏《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注:盛泽,镇名)下列对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①江浙地区蚕丝业兴盛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商品经济发达④浙江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

职业
自耕农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①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丝织业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江南农村人口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相当繁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华商史专家郭德利(M.Godtey)在研究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后指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下列材料能与一论断相印证的是(   )
①(张氏)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巾,备极精工。
②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③明嘉靖是张瀚(张氏后人)中进士,曾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此时张氏已成大官宦之家。
④(张氏从事纺织业) 每一下机,人争鬻之……。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用……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生产力的发展 B.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C.粮食产量增加,富余了一定的劳动力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明朝人张瀚《松窗梦语》记述,明成化年间杭州酒商张毅庵买了一张织机,由于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后来增加到二十余张织机,雇佣五六十人操作,于是逐渐富裕,“家业大饶”。这则材料①是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  ②必须经过考证无误后才能作为史料  ③只要研究方法得当,可作为研究手工业的史料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明朝中后期通行的日用百科全书里收有雇工文约的一般格式:
“立雇约某都某人,今因生意无活,情愿托中雇到某都某名下,替身农工一年,议定工银若干,言约朝夕勤谨,照管田园,不敢懒惰,主家杂色器皿,不敢疏失,其 银按季支取,不致欠少,如有疏失,照数扣算。风水不虞,此系天命,存照。”对这一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说明了雇佣关系的货币化
②雇主和佣工有浓厚的人身依附关系
③反映出当时土地兼并严重
④佣工在农业生产上已大量使用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  )

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
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
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
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