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的是
A.到丝绸手工工场当工人 |
B.到徽商票号做收银员 |
C.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 |
D.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 |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作者的观点是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
B.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无关 |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
D.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明朝《西台漫记》中写道:“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户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的现象反映出
A.明代社会分工方面不断走向细化 |
B.明代社会小户生存完全依赖大户 |
C.明代商品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
D.明代手工业采取集中大作坊式生产 |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朱”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
A.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 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
C.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 D.区域经济分工扩大 |
清前期,两江总督高晋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
C.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 D.重本抑末有所松弛 |
“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出一个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 | B.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
C.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 D.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 |
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
B.“率天下……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 |
C.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文学作品虽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必须准确适度。下图所示资料卡片里的内容
①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官员纷纷弃官经商的信息
②证明了明清时西南地区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某些乡宦价值取向的变动
④可用于研究当时四川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据《资本论》: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这表明( )
A.早期资产阶级与封建政权存在某种共同的利益 |
B.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化是资本发展的必要条件 |
C.国家中央权力强化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 |
D.早期资本主义实质上具有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
“明苏民无积蓄,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依。”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工匠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
B.苏州是当时的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之一 |
C.表明这时已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
D.表明这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丝织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
明清之际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中国未能乘着新航路开辟的东风与世界正常接轨,而是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经济发展的附庸。学界认为阻碍中国“正常接轨”的内因很多,其中主要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不如西欧国家发展迅速 |
B.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C.开口通商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 |
D.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 |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
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