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明代‘海禁’政策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抗倭的体现。”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A.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前期,两江总督高晋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C.重本抑末有所松弛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   )

A.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当时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英国
C.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
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云南腾冲在清朝是中缅贸易的“丝棉之路”。史料载“海禁未开,凡闽粤各商贩运珠宝、玉石、犀角、一切缅货,皆由陆路而行,必须过腾冲,以故市镇乡场栉比鳞次,询西南一巨区也”。这体现出(   )

A.腾冲主要作为军事防御城市
B.腾冲区域性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C.清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D.西南经济发展领先于东部沿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主要说明

A.雇佣关系出现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自然经济解体 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

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的“京都芜湖会馆”是当今历史学者们公认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会馆,会馆作为“乡土之链”,不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亦与明清科举制度、人口流动相伴随。下列关于会馆说法正确的是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年代
案件总数
长工案件
短工案件
雍正
1721—1740
40
19
21
乾隆
1741—1760
81
37
44
 
1761—1780
93
43
50
 
1781—1800
131
48
83
嘉庆
1801—1820
283
107
176

 
A.案件增多说明农村阶级矛盾尖锐
B.雇工数量增多说明晚清人地矛盾突出
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晚清小农经济有破产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      )

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
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探究课在讨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因素时,一位同学出示了以下图片,他想说明的观点应是 (    )

A.忠孝观念渊远流长 B.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
C.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 D.海外贸易交通艰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