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上,张晓明同学以流行歌曲形式诠释了二战后日美两国关系的演变:“跟着美国走——紧抓住梦的手”“多边自主外交——我要我的滋味”“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不离弃”。该内容反映了
A.日本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 B.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
C.美国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 D.世界形势的缓和 |
据“维基解密”网站日前披露,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计划,打算派出鲍勃•迪伦等偶像歌手前往苏联巡回演出,去赢得公众支持……。美国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扩大西方民主文化的影响力 |
B.丰富苏联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
C.通过民间外交改善美苏关系 |
D.撼动苏联共产主义的文化基础 |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
1984年7月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21世纪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表明日本( )
①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②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③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④政府将正视侵华,勇担责任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63年,法国政府拒绝接受由苏联、英国、美国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此后,法国又连续进行了数十次核试验。法国政府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
B.法国已成为对苏“冷战”的领导者 |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
D.“冷战”格局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展开了一系列令美国人不满的活动:命令舰队拒绝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调整与苏联的关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等。这说明法国政府
A.脱离了资本主义阵营 |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C.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 | D.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该材料可用来探究
A.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 |
C.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的原因 |
D.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
A.互相妥协 | B.互相竞争 | C.互相合作 | D.互相对峙 |
下图是“1955—2000年日本GDP增长率变化表”。下列关于图中圈出时段日本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采取了“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 |
B.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发展速度开始下降 |
C.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 |
D.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 B.不结盟运动 |
C.世界贸易组织 | D.欧洲联盟 |
“在万隆精神鼓舞下,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的亚非国家日益增多,成为一股新兴的政治潮流。”这股“政治潮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促使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发展 |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
C.导致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分化瓦解 |
D.形成与美苏对峙的第三方力量 |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 B.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
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 D.“冷战”开始出现 |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屡遭战争重创 | B.社会制度相同 | C.发展水平相近 | D.历史上关系紧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