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
A.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
C.符合当时的国情 | D.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
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之便宜,于是遂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也。”由此可见
A.上海传统纺纱业遭到破坏 | B.传统土布与洋纱各具特色和优势 |
C.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 D.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解体 |
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 D.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 B.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
C.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 D.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 |
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需均系关税。恭亲王奕訢对赫德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上述史料信息说明( )
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 |
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
C.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 |
D.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 |
读图,导致1849到188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 B.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
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D.戊戌变法的深刻影响 |
五口通商之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 )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时人”所说的“吾村”应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 | B.西南地区 | C.京津地区 | D.东南沿海 |
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曩时列肆如栉,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导致苏州和上海地位更替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 )
A.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 | B.《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 |
C.运河贸易被海运彻底取代 | 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苏州经济 |
晚清时期的买办,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买办的出现远远早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买办主要是为外商采办伙食与用品,或为外国商馆管理内部事务,或居间买卖。上述材料反映出( )
A.买办是中国社会走向殖民地化的工具
B.买办出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出现的前兆与条件
C买办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
D.中国人以充当买办为耻辱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②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②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④中国逐
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鸦片战争后,福州官员上奏反映“松太布市,销减大半”,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土布质量不及进口布 | B.南方失去经济中心地位 |
C.列强掠夺使市场萎缩 |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