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②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十九世纪前期,英国对美国、中国的贸易情况,以下何者叙述最为恰当?
A.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棉花卖至中国 |
B.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
C.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
D.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棉花卖至中国 |
1867年清政府规定,华商租买轮船只准在通商口岸来往,“不得私赴沿海别口,亦不得任意进泊内地河湖各口……;并照外国轮船例,向海关交纳船钞货税”。以下对此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带有抑制民间购买轮船的意图 |
B.清政府允许民间开办轮船航运 |
C.此政策有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 |
D.清政府依然拥有关税自主权 |
1875年,徽州富溪人谢正安创制“黄山毛峰”,并与英国茶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间谢裕大茶庄曾成为徽州府茶商之首,到了1915年以后茶庄开始走下坡路。该茶庄出现衰败的原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英茶叶贸易
②买房置地导致资本匮乏
③旧中国交通闭塞
④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读图,导致1849到188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 B.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
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D.戊戌变法的深刻影响 |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 B.19世纪80年代 |
C.19世纪90年代 | D.20世纪20年代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
A.官僚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 |
B.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 |
C.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 |
D.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
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 |
茶叶 |
生丝 |
鸦片战争前 |
5 000(年平均值) |
5 000(年平均值) |
1845年 |
8 010 |
13 220 |
1851年 |
9 919 |
23 040 |
1853年 |
10 122 |
62 896 |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鸦片战争后,福州官员上奏反映“松太布市,销减大半”,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土布质量不及进口布 | B.南方失去经济中心地位 |
C.列强掠夺使市场萎缩 |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
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
A.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
C.符合当时的国情 | D.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
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 D.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五口通商之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 )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