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写道:“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近代中国社会出现这种情形的根本原因是
A.近代中国科技不发达 | B.近代中国交通落后 |
C.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 D.近代中国人们思想保守 |
19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在当时与这些变化相关的( )
①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②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③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如果你参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
(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 ,“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迅速增加。茶的出口由1842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埠”对中国经济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现代对外开放示意图
(3)根据上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对外开放使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表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白银兑换制钱数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
材料四:鸦片战争后白银兑换制钱数
年份 |
1840 |
1841 |
1842 |
1843 |
1844 |
1845 |
1846 |
1847 |
1848 |
1849 |
1850 |
银一两兑钱数 |
1643.8 |
1546.5 |
1572.2 |
1656.2 |
1724.1 |
2024.7 |
2208.4 |
2167.8 |
2299.8 |
2355 |
2230.3 |
指数:821/100 |
129.8 |
122.1 |
124.1 |
130.8 |
136.1 |
159.9 |
174.4 |
171.1 |
181.5 |
185.9 |
176.1 |
请完成:
(1)从材料一中19世纪初期中英正当贸易的数据变化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2)从材料二中,你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材料一,分析主要原因。
(3)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三中1840~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剧增的主要原因。
(4)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中1845~1850年的两组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了中国历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B.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它使中国人民的斗争仍处于旧式的斗争状态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数量猛增。这一现象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
B.茶叶和生丝获利多,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
D.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 |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 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
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
C.出现了近代大农业 | 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大宗有二:一则曰鸦片;一则曰棉纱、棉布;不知鸦片之外又有洋杂货(如洋酒、火腿、洋肉铺、洋糖、洋盐等)。”其中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产生作用最大的一类商品是
A.鸦片 | B.洋纱洋布 | C.洋杂货 | D.洋枪洋炮 |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从这段描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
①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 ②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③小农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④农村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 |
1876年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赴美国费城参加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材料反映了
①中国的传统手工业产品仍驰名中外 ②西方商品倾销对传统手工业冲击不大
③机器工业在中国尚未形成优势地位 ④清政府的对外政策逐渐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家庭纺织业发达的沿海地区“百里不闻机声,”大量洋纱占据了市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①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能力②机器生产对手工业生产具有明显优势③家庭手工业受到政府抑制④增加杭州、苏州为通商口岸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解体的含义是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 B.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
C.自然经济被近代企业取代 |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