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整顿金融 | B.调整农业政策 |
C.发放救济金 | D.兴办公共工程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 由此可见,该运动和罗斯福新政相似之处
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 | B.政府实行企业破产保护 |
C.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 D.采用了计划经济的模式 |
阅读下面的表格,针对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罗斯福所推出的有效措施是()
①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②推行“以工代赈”
③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
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这里的“变革”和“再生”主要是指
①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③“新经济”的出现
④推行社会福利政策,逐步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
A.①②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他的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黑人、广大处于下层的“被遗忘的人”。罗斯福执政期间,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利益的举措包括
A.改组、合并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机构,改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B.制定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等法规,巩固新政成果 |
C.复兴工业生产,加强国家管理,借鉴并发展计划经济体制 |
D.调整农业和工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
罗斯福想做的不仅仅是减轻经济衰退带来的眼前的问题,比如:失业问题和低收入的问题,他还想规范和实施政府干预和经济政策,并且帮助防范以后的经济衰退。下列举措中有利于实现罗斯福这一想法的是:
①废除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②举办公共工程,增加社会就业
③完善社会保障,保护劳工权利 ④农业减耕减产,政府进行补贴
A.①②③ | B.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己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 D.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
以下统计数据最能体现美国罗斯福新政特点的是
A.1935年农民的现金总收入从1933年的40亿增加到70亿美元 |
B.1932年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次年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 |
C.1933年建造了20座大型水坝,开凿了652英里长的水道 |
D.到1938年美国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
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
②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③中国民族工业受经济危机冲击而陷入萧条
④土耳其是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国家之一
A.①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④ |
有学者这样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部分举措也对以后美国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下列措施体现其不利影响的是
A.金融货币政策 | B.贸易保护 | C.“以工代赈” | D.农业政策 |
某同学在进行以“罗斯福新政”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大量历史图片,其中可选取的图片有
①20世纪20年代的汽车长龙——虚假的繁荣
②胡佛村——“自由放任的政策”的深渊
③“蓝鹰运动”——工业复兴计划的 “推动者”
④第聂伯河水电站——“以工代赈”的典范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罗斯福明确表示:“政府应当使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有事可做,让人民免于挨饿,有房子住,生活过得还不错,有适当的教育水平,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政府的关心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A.缓和社会矛盾 | B.降低失业率 |
C.劳资矛盾加剧 | D.扩大了内需 |
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威权 | 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 |
C.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 | 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