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罗斯福新政期间,联邦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对一些原先不介入的经济与政治事务负起责任;为穷人和失业者提供一些援助、保护工会的权利、稳定银行和金融体系、修建低价住宅、补贴农业等。这些举措(    )

A.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成功化解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C.根除了空前的经济危机
D.通过计划指令调节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年4月5日,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金块或金元券移送至联储银行。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

A.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促使商品价格逐步回落从而保障市场稳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己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这主要说明了(     )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特别沉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新政的某些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有(    )。
①强化金融监管力度,防止金融风险
②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③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稳定社会秩序
④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⑤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不能自动消除经济危机,主张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其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下列有关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是凯恩斯主义的实践者
②二战后各国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新阶段
③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影响,凯恩斯主义在美国失灵
④克林顿上台后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抛弃凯恩斯主义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材料中的“分水岭”意指美国(     )

A.从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
B.从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
C.从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
D.从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了1939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1929年6月。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B.严重阻碍美国的社会再生产
C.无法彻底帮助美国恢复经济
D.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自我调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凯恩斯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消费不足的弊端
B.成为二战后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C.它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它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是(  )

A.自由放任主义 B.资本主义市场自身调节
C.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D.垄断资本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总统去世后,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罗斯福“以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根据史实判断中共报刊评论的“安定了国民生活”的措施是以下哪一项(    )

A.整顿银行金融系统 B.缩减农村耕地面积
C.推行企业信用评级 D.大举建设公共工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林庄在《美国往那(哪)里去》(1934年1月)中提到: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就等于把自己的绳索勒得愈紧”。但罗氏“舍本而求末”,对国际协调无根本诚意,“而国内枝末小节则不惜下九牛二虎之力”,“左冲右突,到处碰壁,真是‘张天师捉鬼,反着了鬼迷’”。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供需矛盾尖锐
B.罗斯福新政措施侧重点存在偏差
C.只有国际合作才能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
D.罗斯福新政导致各国爆发贸易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其最有力的依据是

A.颁布《紧急银行法》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C.“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 D.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1933.3—1945.4)。下列关于罗斯福事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与英、苏领导人发表《波茨坦公告》
B.领导美国摆脱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
C.通报珍珠港事件情况并对日宣战
D.新政初期下令所有银行停业整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