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均田制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 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 ② 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 ③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 ④ 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②③ |
屯田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是因为
A.它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 | B.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 |
C.它使流民和土地结合起来 | D.丁男负责一定的徭役、兵役 |
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中后期又实行两税法,其共同作用是( )
A.加强经济掠夺 |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
C.确保财政收入 | D.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
中国农民以勤劳勇敢著称,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曾经创造和支撑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这个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大的群体,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却长期处于受剥削、受欺压的弱势地位,其根本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封闭、分散和缺乏组织性 |
B.地主阶级拥有武装力量,对农民进行镇压 |
C.国家政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 |
D.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
清代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方田均税法和一条鞭法当时都遭到大地主反对,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税法
A.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 |
B.只征收实物 |
C.按田亩多少征税 |
D.必须把实物变卖成银两交纳 |
清朝实行"更名田"和"摊丁入亩",其共同作用是
①缓和了阶级矛盾 ②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③调整了生产关系 ④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以下数据摘自中国人口信息网,出现表格所示现象的原因有()
时间(年) |
1661年(顺治十八年) |
1691年(康熙三十年) |
1751年(乾隆十六年) |
人口数(万) |
8490 |
11023 |
20560 |
①清朝初期政府鼓励生产,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②雍正时期推行初税亩,废除了人头税
③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隐蔽人口现象减少
④清军入关后,鼓励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③ |
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人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 B.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
C.影响了商民的收人 | D.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
乾隆十四年(1759年)十月,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严格规定外商在华的经济活动。上述“规条”出台的背景是( )
A.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中外贸易仅限广州一地 |
B.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严格限制商业活动 |
C.清政府开放两广地方,两广与外商贸易活动频繁 |
D.外国商人假借经商活动,破坏两广地方经济稳定 |
.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务农 |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乾隆时期,水患频繁 | B.与水争地 |
C.清朝腐败,疏于治水,水患频繁 | D.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尖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