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

A.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D.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的性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边材料可见当时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过程。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
第二步

阅读《战国策》,发现秦国“以牛田”记载
提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的观点

参观“中国船文化博物馆”,了解宋代越洋航船的制造工艺、规模
得出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的结论

翻阅论述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的史书
提出“元代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观点

查阅明清时期皇帝的诏书、上谕等档案
得出“海禁政策曾间断实行”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这种认识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A.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市民阶层争取自身权利 D.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古代纸币的兴衰表明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D.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该表反映了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