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列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主张的是

A.“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B.“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C.“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D.“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B.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C.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93年跟随马嘎尔尼访华的斯当东发现,“中国人对于皇帝的崇拜真是五体投地,任何些微小事涉及到皇帝都要引起大惊小怪”,“广大臣民心中,除了皇帝而外,世界上所有其余都无足轻重”。他的发现反映了(   )

A.清朝高度的皇权专制
B.清代中国极高的世界声誉
C.乾隆皇帝非凡的个人魅力
D.皇帝是清朝臣民日常生活的中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其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要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

A.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
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
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荐臻:接连到来),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 B.社会矛盾尖锐
C.倭寇为患 D.土地兼并严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汉前期,郡县工官除制作器物外,还兼向当地私人手工业征税物。下图为当时设置工官的城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农业是古代中国政权的经济支柱
B.东汉利用经济手段巩固专制集权
C.官营手工业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
D.当时黄河下游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前期外贸中,‘只卖不买’导致外银大量流入……‘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闭关锁国”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
B.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清朝进入“白银时代”
C.自然经济下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
D.广州十三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班固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汉书•食货志》)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班固反对以农为本政策 B.班固具有农商皆本意识
C.政府实行工商皆本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激化中日矛盾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行抑商政策 B.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允许盐铁私营 D.对“市”严格管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范蠡提出,“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    )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政府调控物价 D.自由放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礼·天官》记载:“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同货贿”这表明当时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政府扶植小农经济
C.工商业占主导地位 D.农工商业均受重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