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564年,浙江巡抚谭纶上疏称:“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棉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禁之愈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者愈众。”可见当时

A.福建民众唯利是图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C.海禁政策遭到质疑 D.东南沿海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明清政府“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A.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抑制工商业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打击敌对势力 D.防范反清活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婺源《三田李氏宗谱·环田明处士松峰李公行状》(万历刊本)记载:徽州人认为业儒入仕固然可以“拾朱紫以显父母”,光耀门庭,而经商创业以养父母、“垂袷后昆”,亦能“大振其家声”。材料主要说明(   )

A.徽州人认为儒、贾在追求目标上是相通的
B.重农抑商
C.明朝万历年间商帮开始形成
D.徽州人知道从商能获取巨额的财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B.东汉杜诗发明灌溉工具水排
C.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
D.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官营专卖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闭关锁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晨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
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