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90年4月,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说:“在遏制之后等待着的是民主。”此话并不意味着

A.美国强力推行“美式”民主
B.美国长期对苏联、东欧实行“冷战”政策
C.苏联、东欧实行政治多元化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

A.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

A.使苏联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C.使现代企业制度在苏联得以建立
D.揭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 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是由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但我们的生产却比发达国家差很多,越来越落在他们后面……”产生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原因是(    )

A.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B.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D.经济基础薄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提出加强利润刺激两个基本准则:(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
C.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D.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做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B.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
C.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
D.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对图中各阶段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a阶段: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推动两国粮产量的增长
B.b阶段: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两国粮产量的大幅回落
C.c阶段: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苏联粮产量出现连续波动
D.d阶段:市场体制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大幅增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苏东剧变,“冷战”格局解体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0年3月14日,第三次苏联(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了宪法,将其中第六条“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修改为“苏联共产党、其他政党以及工会、共青团、其他社会团体和运动通过自己选入人民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并以其他形式参加制定苏维埃国家的政策,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这意味着苏联(     )

A.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步
B.人民将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C.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被否定
D.效仿西方走议会民主的道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1956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上
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 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戈尔巴乔夫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