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2)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什么?模式僵化了又指什么?这一模式带来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这是推行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政策?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其中主要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必须再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列国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鲁国首先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经行“初税亩”。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合法地承认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而一律取税……
——梁方仲《中国经济史讲稿》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改革的结果。
材料二  1953年,毛泽东认为,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已经成了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消除这一障碍的办法,就是要尽快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向集体化,使农业为工业服务。
——肖国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53—1956年底中央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措施及结果。
材料三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四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
表2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
产量
收购
收购量占产量(%)
1958
20000
5876.0
29.4
1959
17000
6740.5
39.7
1960
14350
5105.0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3)材料三、四的苏中两国的农业政策有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
材料五 继任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不再像胡佛那样主张“无为而治”,而是主张实行“开明政治”,对经济加强管理,他的口号是:“祖国要求行动起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肖国亮 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采取的农业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世界经济几经危机与新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之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1)材料一中,“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指的是什么政策?为什么这条道路行不通?据材料一,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哪里?
材料二 在30年代的时候,他实行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中的“他”所开创的“新模式”“新”在哪里?有什么历史影响?(6分)
材料三

(3)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材料三的两幅图片说明“新时代”“新”在哪里?图片中两种新事物的出现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体制(政策)只有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显著特点?(2分)
(2)材料二体现了“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它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调整的认识。(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本国国情开展革命运动,成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列宁是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经历向社会主义过渡实践的领导人,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经过艰辛探索,成功地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通过阶级分析,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丢掉阶级基础。列宁在……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
──石镇平《试析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三 下图(照片发表于《人民日报〉》)反映的是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迂回过渡的办法”是什么?采用这个办法在当时有何重要历史意义?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
(2)“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继马克思之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
材料二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材料三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
(1)材料一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什么?新政实施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对经济的一次改革与调整,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特点。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改革调整机遇的表现及特点。“二战”后苏联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
材料二 我们是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
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概括的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材料三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摘自《世界史 现代部分》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政策?
(2)结合史实,根据材料二分析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
(3)根据材料三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有什么进步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中学高一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一小组同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不同时期各国实施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做了几张资料卡片。
卡片一  

(1)根据卡片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其依据是什么?
卡片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片二中俄国、美国、中国的三次改革在农业方面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卡片三

(3)卡片三表明,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了哪些调整?其特点是什么?
卡片四

 
(4)20世纪50年代和1978年后,我国曾两次借鉴国外发展经济的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两个时期我国分别学习国外了什么发展经济的模式,并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实施新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 实施整个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的计划,牵涉到7个州,要求所有有关州、县、市、镇当局及各种各样机构协调合作,国家是实施这一计划的最适宜机构;……因此, “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刘绪贻《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性质、成就及其意义》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邓小平一方面对苏联的路子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 一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 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 这无疑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 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体制创新上的主要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8分)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列国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鲁国首先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经行“初税亩”。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合法地承认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而一律取税……
——梁方仲《中国经济史讲稿》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改革的结果。(2分)
材料二  1953年,毛泽东认为,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已经成了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消除这一障碍的办法,就是要尽快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向集体化,使农业为工业服务。
——肖国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53—1956年底中央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措施及结果。(4分)
材料三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四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
产量
收购
收购量占产量(%)
1958
20000
5876.0
29.4
1959
17000
6740.5
39.7
1960
14350
5105.0
3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3)材料三、四的苏中两国的农业政策有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6分)
材料五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现代分册》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采取的农业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家的演说往往能反映他们的政治或经济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只有愚蠢的乐天派才能否认眼前的暗淡现实。”
——1933年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二   我们最后的一项事业,也是最重要最困难而又远远没有完成的事业,就是经济建设,……开始这样一个全世界从未有过的事业,难道能没有失败没有错误吗?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我们正在进行这一事业。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1921年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上的演讲
(1)材料一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使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在“经济建设中所犯的错误”具体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施“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明玉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指出: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1)运用所学知识,以20世纪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为例,说明“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2)依据材料说明,在经济建设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国家的发展,但也会造成国家的巨大损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时   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材料三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同样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