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们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落后的俄国难以建成社会主义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 )
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 |
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 |
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 |
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 |
1918至1920年的战争加之严重的于旱造成了巨大的灾荒,全俄约300万人至1000万人饿死,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农民与T人的罢丁活动甚至将矛头指向了苏维埃政权,发生在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可见苏维埃政权出现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工人罢工和水兵叛乱 |
B.自然灾害的发生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1921年4月21日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和小生产……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这表明苏俄: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
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
D.开始农业集体化 |
对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与分析正确的是: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③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④它的内容包括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列宁曾说过:“俄国人民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列宁这句话的本意是
A.俄国是一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B.俄国人民受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剥削 |
C.封建农奴制残余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D.俄国工人阶级肩负反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任务 |
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过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本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列宁彻底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
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
A.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 B.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 D.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
苏维埃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1921年写道:“墙上的马克思在注视,突然,张开嘴,开始呵诘:庸俗理不清的纱线缠上了革命,庸俗生活比白匪军更为恶劣,最好拧下金丝雀的首级——因此,共产主义,将不会败于金丝雀。”诗人写作的主要意图是( )
A.抨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思想混乱 |
B.肯定列宁时代民众的私人生活方式 |
C.肯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 |
D.抵制资产阶级庸俗腐朽的生活方式 |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在论述对资产阶级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必要性时指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下列做法中体现这一理论内涵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出台 |
B.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
C.赫鲁晓夫开始推行经济改革 |
D.戈尔巴乔夫建立家庭农场 |
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
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 |
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 |
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
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A=E | B.B=F |
C.B=H | D.D=H |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
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重商主义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