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8年6月,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奏道:“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戊戌奏稿》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三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无知妄为之风息焉。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各派别政治主张的共同内容。
(2)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是不断发展的。根据上述材料所提供的三个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观点概括指出这一过程。
(3)简要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国家出现后,便逐渐产生了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学说。随着人类对国家认识的逐步深入,国家学说也逐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而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天亲阳而疏阴,任德不任刑。……故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辅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材料三 近来有一部分思想高远的人,或是相信个人主义,或是相信世界主义,不但窥破国家是人为的不是自然的,并且眼见耳闻许多对内对外的黑暗罪恶,都是在国家名义之下做出来的。……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我们便大声答道: 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1919年6月8日 陈独秀《每周评论》第二十五号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与梁启超关于国家学说观点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结合国际国内背景说明陈独秀国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寿夭、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因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殖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
——康有为《中庸注》(1901年)
材料二  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
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最上之改革”指什么?并分析为什么说要从“最上之改革着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理由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知识即美德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材料二 戊戌年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并再版《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在这两本书中,康有为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材料三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与古希腊思想家探究对象的相似之处和各自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主张。材料二中康有为为何自称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3)依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所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谈谈你对陈独秀“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一观点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 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将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 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年瓜分狂湖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有什么人生追求?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说明“改弦而更张”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陈独秀主张“改弦而更张”的原因。
(4)材料四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或士大夫)的优秀品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  材料一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变官制”的政治理想,他们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  材料二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是指什么?
(3)  根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4)为了“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的创新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仁人无敌于天下。”
“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想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2)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性主义对18世纪法国的冲击。
材料三 一般说来,“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或赞赏新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材料三及相关课文后,拟了一份有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助他完成空缺部分。
(3)(标题)                        ①
(一)
(小标题1)维新变法——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赞赏利用西方文化
1. 其方式是                          ②
2.其作用似“思想界之大飓风”
(二)
(小标题2)          ③          ——用新文化全面否定旧文化
1.提倡民主与科学
2.提倡新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四 上个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情况。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开始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                     ——《李罗力:亲历邓小平南巡》
材料五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材料五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梁启超批评他们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又假使我们是那个朝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代,我们中间出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  
——以上材料均引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材料一中梁启超的批评针对的对象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结果如何? 梁启超批评是否有道理? (2分),
(2)材料二中所描绘的情景你认为谁是最合适的人选?列举他的主要著作。他是如何做到“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的?他推动的一场救亡运动叫什么(6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为实现伦理觉悟,陈独秀领导什么运动,此运动高举的两面旗是什么?此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 (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莎士比亚(1564~1616)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人文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摘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四   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请回答:                               
(1) 材料一欧洲出现了什么社会思潮?推动这一社会思潮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哪三大事件?
(2) 材料二中梁启超所归纳的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分别有哪些重大史实。
(3)欧洲的人文主义起源于什么时期?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这句话?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和“近代社会”分别指什么社会,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惟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
(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四中“激进分子”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史实加以说明。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站在新世纪去反思近一个世纪前的新文化运动,会发现这场思想启蒙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在很多方面有可比较之处。
材料一 西方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人权思想,这是启蒙运动最鲜明的旗帜和标志。文艺复兴运动复兴了古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对文化的摧残和人性的束缚,解放了人对世界和宇宙的看法和了解。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束缚下丧失了生命力和自由意志的人第一次获得了解放,成为真正有生命力和自由意志的人。启蒙运动的最伟大贡献就在于确立了人权思想,并使人权思想成为人类社会走向进步、健康与文明的主流思想的里程碑。
材料二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面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强烈冲击,以“民主”和“科学”的名义开始了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的强烈反思与批判。一方面大力宣传民主,介绍民主思想,传播民主知识,用民主思想占领舆论阵地,形成强大的广泛争取民主的舆论氛围,使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并积极争取民主,当人权受侵,国权受辱时,动员和组织民众挺身捍卫主权,并斗争到底,决不妥协,使五四运动成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另一方面大力提倡科学,破除封建迷信,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宗法专制和礼教,坚持用科学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启蒙和方法论教育,积极探索强国之路。
——以上两则材料均选自《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回答西欧启蒙运动与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相同的追求是什么?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之相比,有何不同?
结合材料二进一步分析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追求与西方不同的原因。
从民主革命的角度思考,中西启蒙思想有何相同之处?并作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妇女在古代和近现代的不同际遇,反映了社会文明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妇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丈夫死了,“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全书》)        
“问,妻可出(休)乎?”程子曰:“妻不贤出之何害?”(《性理大全》)
宋代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德”逐渐盛行。《颜氏家训》主张“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  
《女儿经》:“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足,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
材料二:见图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古代妇女受到种种压迫的具体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妇女问题上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哪些不同的主张。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革命派、民主主义者和新中国人民政府在妇女解放方面做出的贡献。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女性获得解放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 钱玄同的文章号召说:“青年啊,如果你还想在二十世纪做个人,你还想中国在二十世纪算个国,那么,赶紧鼓起你的勇气,奋发你的毅力,剿灭这种最野蛮的邪教和这班兴妖作怪胡说八道的妖魔!”
材料五 鲁迅发表文章指出:“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论的人的对头。”又说:“据我看来,要救治这几至国亡种灭的中国,那种孔圣人、张天师传言由东来的方法,是全不对症的,只有这鬼话的对头科学,不是皮毛的真正科学。”       ——采选自《百年中国史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什么?比起魏源、曾国藩,梁启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
(4)材料四中的“最野蛮的邪教”指的是什么?从材料五看提倡科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些文章发表于什么时期?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学东渐”的演变过程是怎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材料四:“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五:“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2)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青年杂志》
材料四 (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试看环球的未来,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
(4)以上4人所代表的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各产生过那些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