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引发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戊戌变法的影响
C.辛亥革命的失败
D.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逝世后,有人撰写了这样的挽联:“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下列挽联同为悼念此人的是(   )

A.树弱小民族解放先声,列宁而还,公其健者;与帝国主义奋斗救世,斯人已往,谁其嗣之。
B.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
C.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不死;不做官,不爱饯,不变节,是我良师。
D.日寇凭陵,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向外;吾人主张,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政治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商周时期,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姓”原于氏族,同一氏族的后代,属于同一个姓。“姓”具有“别婚姻”的作用,同姓不能结婚。但是,女子用姓,男子不称姓。“氏”是为了区别氏族内部不同家族而出现的。其来源有地名、官名、兄弟排行等等。但是,“氏”是用于“别贵贱”的,只有贵族出身的男子才能称“氏”。……“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战国以来姓氏已不再有别,姓亦是氏,氏亦是姓。《史记》叙事称人,氏亦称姓,姓亦称氏,即是明证。氏与姓皆只是冠人名别父系或母系亲缘而已,氏亦不复是尊贵与地位的象征,百姓也称“氏”,姓亦不再是女子的专称。于是姓氏合一。
——pujr 的博客《探究春秋人名姓氏及称谓的意义》
材料二  广义的人名除名字外,还有字、号等称谓。辛亥革命以前,称字称号的风气颇盛,尤其是在文人雅士圈子内。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字、号骤减,只用名的风气日炽,这一现象一直延续至今。
——王泉根《当代中国人取名用字的时代性与地域特色》
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有关姓氏、称呼变化的信息,并予以说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据材料一、二,概括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历史内涵,结合其内涵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实质。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发展的特点。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的基本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荣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  )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一文中评价新文化运动时代的人物时曾说道:“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将陈独秀、胡并立是因为他们(  )

A.反对专制独裁,讴歌十月革命
B.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白话文运动
C.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五四运动
D.崇尚美国的政治模式,号召民主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说“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可见“打倒孔家店”的根本目的是 (  )

A.反对尊孔复古逆流 B.否定孔子思想权威
C.批判封建专制统治 D.抨击儒家传统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任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这段话反映的应是 (  )

A.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变法,大兴民权
B.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君主专制
C.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呼吁国民解放思想
D.无产阶级政党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白话诗,此诗最早出现在(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伏尔泰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狄德罗称赞儒家政治:“只需以理性或真理,便可以治国平天下”。
材料二 陈独秀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与旧文学。
材料三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界从什么角度评价中国文化?这些评价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的领导们是如何运用西方文化的?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毛泽东指出“那时”的“他们使用的方法”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是如何运用西方先进思想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
(1)据材料一、二指出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有何不同?
(2)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结合其内涵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3)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的基本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   )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