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比较中国近代史上洋务派、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基本主张的异同,指出他们留给人们的历史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中华而自安卑弱,不欲富国强兵,为天下之望国也,则亦已耳。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永保升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回答:
①李鸿章和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③郑观应认为中国要富强应从什么方面入手?依其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简述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y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史》(上)
请完成: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上两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材料三内容中有什么不足之处?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

来源:通州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析“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1 林则徐于1785年8月生在福州市一位塾师家庭。他的家乡较早受西方殖民者侵扰,郑成功父子火烧殖民者兵舰之事,对林则徐颇有启发。——1830年6月,授湖北布政使;11月,任河南布政使;次年7月,又调任江宁布政使。由于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被誉为“林青天”。——道光帝派他去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8月,林则徐离京南下,仅带数名随员。他预先向沿路发出传牌:“不许在各驿站索取丝毫,该州县亦不必另雇轿夫”。“所有公馆,只用家常便饭,不必备办整桌酒席。”
  材料2 林则徐认识到,闭关锁国,即是“因噎废食”,不可能“固疆强国”。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他一面派人在广州刺探敌人情报,去澳门了解西方国家动态,购买西方书报,细心留意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以及军事、科学技术情况。……是“讲求外国情形之始”,故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以上均摘自《世界知识》2001年第13期赵佳楹《中国近代禁毒第一人》
  回答:
  (1)众所周知,清朝自乾隆后期,政治日趋腐败,官吏贪污,索贿成风,但道光年间却出现了“林青天”,据材料1及相关史实分析林则徐成为“青天”的原因及其思想渊源。
  (2)据材料2分析林则徐为什么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如果你是国家的高级公务员,可从材料1、2林则徐的所作所为中受到哪些启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电线铁路,变华为夷,鄙见迂疏,期期以为不可。
——《刘坤一遗集》
材料二:清朝一遇到外国的枪炮就丧尽了自己的声威,天朝正如小心保存在紧密的棺材内的木乃伊一样,只要与外界新鲜空气一接触,便一定要腐烂。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三:持鸦片初约以通市,吾不停贸易以自修自强,使无鸦片之毒,则外洋之银有入无出,中国银且日贱,利可胜述哉!
——《海国图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作者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他属于近代史上哪一派别?运用材料二的观点对材料一的主张作简要评价。
(2)材料三的作者对鸦片和贸易的关系提出了什么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英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戊变法》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于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困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回答: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②材料二与材料三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2的主张有何进步性?
③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相同的背景和目的?为此他们采取的手段是否一样?为什么?

来源:中国近代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840年到1901年的60年的思想历程,从林则徐时代的蒙蒙朦朦胧胧感觉到要学习别人,到洪秀全时代碰到什么拿什么来学,到李鸿章时代明确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器物,再到康有为时代觉醒为不仅学习别人的技术和器物,更要学习别人先进的制度,全面学习,才能真正摆脱殖民地的命运
回答:
(1)促成林则徐要学习别人“开眼看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2)用史实说明洪秀全时代“碰到什么拿什么来学”
(3)举例说明李鸿章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器物的成果
(4)胡适曾说:“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5)从林则徐经李鸿章再到康有为,说明近代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探索呈现什么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之际和鸦片战争时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思想分别是什么?分析各自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我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在天文、数学、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印度,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展到欧洲,历史上称其为“东学西渐”。后来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开始出现“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相同点。
(2)比较“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不同点。
(3)通过上述比较,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犹若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夫财者亿兆养命之原,自当为亿兆惜之,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如若)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为计!
——林则徐奏稿
材料二 此次本大臣自京面承圣谕,法在必行,日既带此关防,得以便宜行事,非寻常查办他务可比。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谕各国人呈缴烟土稿》
材料三 曾国藩是一个不自愿的开风气之先者。……曾国藩是一个识时务者,但又背负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在洋务派中,他是第一个师法西洋新文化的人,又是真诚地留恋中国旧文化的人。
——《曾国藩简论》
材料四 张之洞在中法战争后冷静地总结经验教训时说:“自法人启衅以来,历考多处战事,非将帅之不力,兵勇之不多,亦非中国之力不能制外洋,所以不免受制于敌,实因水师无人,枪弹之不具。……兹虽款局以定,而痛定思痛宜作卧薪尝胆之思,及今不困,更将待何?”
——《张之洞对近代企业的贡献》
回答: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特点,以爱国主义为主线,评析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的思想,并归纳他们思想的共同点。(限180—200)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