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该书在序言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提倡民主与科学 | D.实业救国 |
下列图片中,体现20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是( )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人物编号 |
图像 |
人物速写 |
人物编号 |
图像 |
人物速写 |
|
① |
|
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
⑤ |
|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
|
② |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
⑥ |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
|||
③ |
|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
⑦ |
|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
|
④ |
《新青年》的创办者。 |
⑧ |
中国同盟会重要成员,曾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总长。 |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分)
(1)从对“西学”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类连线(每一类2人)。(4分)
(2)概述这四个派别人物向西方学习的主张。(4)
(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主题是什么?(2分)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D.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中“新”的核心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时弊 | B.编写《海国图志》,介绍海外史地情况 |
C.批判程朱理学,远离社会现实 |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三 泰西(西方)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三,指出其主张代表的政治派别,各派为实现其思想主张进行了怎样的具体实践?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其思想主张有何明显的进步?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 | B.社会史观 |
C.全球史观 | D.近代化史观 |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况今日和议既成……”根据材料判断最有可能提出这一奏折的( )
A.林则徐 | B.曾国藩 | C.张謇 | D.康有为 |
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⑤ |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阐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他所说的“新学”不可能包括
A.民主代议制度 | B.西方军工科技 |
C.外国历史知识 | D.近代自然科学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意识的启蒙,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