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发展了传统“经世致用”思想
B.承袭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C.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D.提出了政治变革的维新主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在纪念近代某一社会运动中的一位重要人物120周年诞辰时说:“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地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与他的转变相关的社会运动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5年,一本书给安徽少年胡红骍以强烈的震撼。“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多少年轻人的心与血。”受此影响,他改名胡适,字适之。这可以说明(  )

A.“中体西用”思想兴起 B.天演法则产生巨大影响
C.进化论成为革命旗帜 D.传统思想的权威被打倒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表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B.说明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D.找到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制 B.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
C.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D.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下列表述符合材料中梁启超观点的是

A.妇女应追求婚姻自主 B.妇女价值观在不断更新
C.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强弱 D.妇女教育应遵循礼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西间既已展开频繁的来往,少数敏锐的中国官绅,依据直观的警觉,已开始认识到一个新局面的开始。”这种“警觉”思想最早表现在(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
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
C.让中国人放弃对外国公众的排斥
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

A.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B.维新派认识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6年创刊的《自然界》的《发刊旨趣》中说: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本国的文字语言为适切的说明,须用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来说明;还须回转来用科学的理论和事实来说明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材料强调的是(  )

A.要用民族化语言解释科学 B.固有经验能推动科技发展
C.科学必须民族化和本土化 D.科学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

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
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
C.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
D.改试策伦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