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清末民国有诗云:“小院静无人,但闻歌声缓,歌声何处来,天机自流转。”其主要体现的是

A.传统文化的复兴 B.西方科技的传入
C.民主科学的勃兴 D.社会心理的嬗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
B.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
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
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章士钊曾说:“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 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文艺其一端也。欧洲文事之兴,无不与政事(即政论)并进。”作者意在说明(   )

A.文化领域长期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
B.政论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
C.新文化运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有限
D.政治革命与文学改良具有同等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变法革新思想解放部分乡民的思想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鸡鸭养殖的变革
C.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普及宣传
D.西方科技初步改变乡民的传统观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的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思想。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的名义批判传统思想,动员、组织民众捍卫主权,进行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追求与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从根本上反映出(    )

A.文化背景的差异 B.民族精神的差异
C.时代背景的差异 D.民主和科学发展程度的差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制 B.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
C.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D.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下列表述符合材料中梁启超观点的是

A.妇女应追求婚姻自主 B.妇女价值观在不断更新
C.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强弱 D.妇女教育应遵循礼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西间既已展开频繁的来往,少数敏锐的中国官绅,依据直观的警觉,已开始认识到一个新局面的开始。”这种“警觉”思想最早表现在(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
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
C.让中国人放弃对外国公众的排斥
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

A.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B.维新派认识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6年创刊的《自然界》的《发刊旨趣》中说: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本国的文字语言为适切的说明,须用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来说明;还须回转来用科学的理论和事实来说明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材料强调的是(  )

A.要用民族化语言解释科学 B.固有经验能推动科技发展
C.科学必须民族化和本土化 D.科学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