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
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
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 D.郡县制度的持续深化 |
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
C.皇帝地位的独尊 | 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 |
中国的封建社会同当时欧洲的封建社会差别很大,就其最高统治者的权力而言
A.都主张“君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 B.都主张“主权在民”“社会契约” |
C.中国皇权服从教权,欧洲教权服从王权 | D.中国皇权至上,欧洲教权至上 |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事实的是
①《汉武大帝》中的刘彻设通判监察地方
②《隋唐英雄传》中隋朝通过实行察举制来选拔官员
③《大宋提刑官》中皇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
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汉朝——举孝廉 |
B.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C.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
D.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但不利于中央集权 |
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 |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
C.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 | 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 |
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设置参知政事 ②废丞相、设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③① | C.②④①③ | D.④①②③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复杂多样,名目繁多,并且是多变的,但无论怎样变化,总有一些特点是传承的和稳固的。下列不属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是
A.皇权至上 | B.高度中央集权 | C.由复杂到简单 | D.深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 |
下列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特征的是
A.推行郡县制 | B.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 |
C.制定法律镇压人民反抗 | D.建立起完善的中央政府 |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
B.唐朝由门下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中书省执行 |
C.宋朝设枢密院以削弱宰相的权力 |
D.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改设内阁大学士 |
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
关于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监察制度是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制度, 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
B.隋唐时期的门下省主要职能是监察和谏议 |
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了决策失误 |
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法家思想的影响 | B.儒家思想的影响 |
C.皇权意识的增强 | 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