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英国表示: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臣民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俄国表示: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英俄的承诺表明
A.英俄结成了反对日本的同盟 | B.英俄在争夺中国问题上达到暂时的妥协 |
C.英俄共同对付德国在欧洲的扩张 | D.英俄都尊重中国的主权 |
中法战争时,李鸿章主张“当借谅山一战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要求”;甲午中日战争时,他又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这反映出李鸿章对外战争的基本态度是
A.避战 | B.投降 | C.求和 | D.必胜 |
19世纪前期,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目的是
A.输出鸦片,掠夺白银 | B.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 |
C.打破清政府闭关锁国 | D.到电国投资设厂 |
史学家认为:“一个政权的覆灭大都首先由于内部原因,而政治上反动是决定性因素。”试结合1937年—1949年国民党的统治政策及其结果,论证上述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二、革命以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政府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摘自《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
(1912年1月)
材料2 本大总统深以履行条约、遵守成例,与友邦敦睦为唯一之基础。
所有前清政府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订条约、公约、协约必应恪守,及前政府与外国公司人民所订之正当契约亦应恪守……(外国人)已享有之权利并特行豁免各事,亦切实承认,以联交谊。 ——摘自(大总统宣言)(1913年10月)
材料3 反革命恶势力之所以存在,实为帝国主义卵翼之使然……。要求(重)新审订一切不平等条约,即取消此等条约中所规定之一切特权。……国民经济及一切生产力得以充分发展。 ——摘自《孙中山选集》
回答:
(1)比较孙中山与袁世凯对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态度的相同和不同。孙中山为什么持这种态度?如何评价这一态度。
(2)后来孙中山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认识这种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 ——达维新《美国公文汇编》
材料2 19世纪50年代初,一个在中国南方3个省份住过10年的英国人说:“我还没有看见
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 ——严中平《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3 厦门洋纱交易很大,假若价格低廉一点,需要就将大大增加。本年(1863年)的进口较1867年几乎增加一倍。洋纱价格和棉花价格比较起来,显得非常便宜,所以用洋纱织布就比用中国人自纺的土纱合算了。 ——彭益泽《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料》
材料4 广东,番禺“邑巾女红以纺织为业,近洋纱自外国至,质松价贱,末俗趋得,以充土纱,遂多失业矣。”
——彭益泽《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料》
材料5 19世纪70年代,英国驻上海领事说:“土布和进口商品(洋布)相竞争,(在品质上)决不就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手织土布的售价较高,因此贫苦的中国人便不得不买便宜的但并不耐用的竞争品了。” ——彭益泽《中国近代于工业史料》
材料6 19世纪90年代,“商通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请回答:
(1)概括材料1和材料2所反映的问题,并分析其出现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3至材料6,概括外国侵略者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步骤,并分析其产生的后果。
中国曾两度处于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之下,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别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20年代 | B.都曾推行过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
C.都被日本的对华侵略打破 | D.都被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所粉碎 |
1944年-1945年,美国对华政策以援华抗日转向扶蒋反共,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主要是
A.人民力量的强大 | B.国民党政府的衰弱 |
C.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 | D.美国对全球战略的需要 |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蒋介石一再强调:“制裁共党活动,应尽量用民众力量,党政机关避免直接出面,尤其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它表明国民政府对共产党政策的特点是
A.用阴谋手段打击共产党 |
B.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
C.借民众力量限制共产党发展 |
D.既要反共,又要避免舆论谴责 |
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的目的是
A.在东北扶植新的代理人 | B.准备发动“九·一八”事变 |
C.继续控制中国中央政府 | D.威胁张学良实现东北“独立” |
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新军阀的相似之处有①都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的产物②都代表某些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利益③都存在着中央军阀与地方军阀的斗争④都打着“国民革命”的旗号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