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拉丁美洲出现的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美国 B.海地 C.古巴 D.墨西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日,一位英国老太太因为论磅和盎司来卖菜,涉嫌破坏欧盟所有成员国在贸易中必须使用标准化公制单位的有关规定,从而面临犯罪指控和高达13万美元的罚款。欧盟对这一“小事”所作的严厉判罚,其根本出发点是(  )

A.维护标准化公制单位的规范使用
B.依法维护欧盟内部的经济统一
C.限制普通百姓的商业经营自由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来源: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进程(练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运行试验中创出394.3千米的时速的场景。它也预示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以下对中国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铁路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
B.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北洋军阀时期
C.“九五”末期,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D.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性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路在上海开通
来源: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变迁(练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  )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④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

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厦门
来源:改革开放(练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D.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来源:甲午战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英国输华商品总值

材料二 中国银钱的比价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1840年至1845年和1845年至1850年的数据变化有什么相似和相异之处?
②上述相似和相异之处各反映了什么史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服饰不仅能遮体御寒,也是表明整个社会进步的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法律一般都对各阶级和各阶层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下层人民越级穿上层等级的服饰,甚至连马的装饰也有贵贱之分。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的装饰和象征作用远远超过其御寒遮体的功能作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审美观对服饰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上流社会的华贵服饰深受宫廷的影响:扑粉的假发,用料考究,做工精美和缀有华而不实的装饰的服装代表了一个人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服装的装饰作用越来越同其功效能作用相结合,过分的装饰显然不利于他们的工作,所以从19世纪开始,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穿浅色的衬衣,系深色领带或领结。
材料四:右面是欧洲一普通平民: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服饰上的什么样的变化?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3)观察材料四的图片是属于什么时期的?理由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图中可见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现象的反映了                                         (   )



“共和”、“民主”在1833—1915年的出现频度统计

 

A.孙中山在海外领导同盟会,忽视国内的宣传
B.宣传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潮成为国内新思想主流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要民主但不同意放弃帝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间正道是沧桑》:“一是:我实现了理想;二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中国不是哪位政治领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对这几句台词评价符合历史史实的有                (   )
①近代以来要实现伟大的政治理想必须要通过政党和党员们的艰苦奋斗
②中国的国情尤其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
③革命的胜利是用坚定的信仰和热血赢得的,现建设时期仍需要坚定的信仰
④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完全归功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和五四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民国时期据对燕京大学女生的调查,62.9%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论有无子息,鳏宜再娶,寡宜再嫁”,只有37.1%的人反对。
但是,大量的族约乡规不顾成文法的规定,继续限制妇女的再嫁。再加上国难不已、经济发展有限,文化教育的推广也成效不大。这使得当时的《中国民法典》没有在中国民间、尤其是广大乡村得以切实地遵守、执行,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纸具文。
请回答:《中国民国民法典》关于妇女再婚规定是否能够结束中国“烈女节妇”现象?请阐述理由。

来源: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8世纪早期至公元前3世纪晚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包括()
①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华夏族和周边各族逐步融合③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④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来源: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文化科技与变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来源: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的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把孔子的“仁”具体化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的关系③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④主张“尚贤”“非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来源: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的统治秩序自相矛盾的是()

A.“有教无类”
B.知之为知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
来源: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德日两国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其共同的原因是

A.都得到大量的外国投资 B.都得到大量的战争赔款
C.都得到许多海外殖民地 D.都得到许多先进的设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综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