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 全中国同胞、政府遇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
战场
东南亚
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四 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让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几年大会上的讲话》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两者在对待日本侵华态度方面有何相同之处?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4)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如图,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材料四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2)指出材料三中图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  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   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8年12月22日近卫内阁发表第三次对华声明后,中国社会各种政
治力量产生了不同的反响:
材料一 近卫的狂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中的刺刀一样凶恶,无非是梦想灭亡
中国,想把中国变成第二个满洲。须知今天的中国,已找到了自己解放的道路,
这就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持抵制日寇的进攻驱除日寇出中国。
-------1938年12月24日中共《新华日报》社评《近卫狂妄声明》
材料二 (近卫声明)这是敌人整个吞并中国,独霸东亚,进而企图征服世界的
一切妄想和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亡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
暴露。它是要以“建立东亚新秩序”来关闭中国门户,打破九国公约,以 “东
亚协同体”与“经济集团”来排斥欧美在远东的势力。…….我不会背盟弃信,
以破坏人类相与维系的正义的。
---------1938年12月26日蒋介石的声明
材料三 近卫声明在日本方面,有人解释为日本自始即不是侵略主义;有人解释
为日本经过反省以后,已放弃侵略主义。无论怎样解释,近卫声明总是可以说放
弃侵略主义。日本既然放弃侵略主义,我们就开始和平行动。
请回答:
(1)据材料,当时对“近卫声明”有那些不同认识?
(2)材料一、二表明,在反抗日本侵略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这种不同产生的
根源是什么?
(3)据材料三,所谓的和平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及“近卫声明”的目的,简要谈谈你对“近卫声明”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
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
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
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
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
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
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
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
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
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
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诗词《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四 】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首诗写于哪一年?请分析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态度及其最终结果
(2)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基本原则又是什么?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中日的建交有什么历史意义?你认为当今制约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1)阅读材料一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前两次握手的作用。
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2)材料二中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促成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标志“另一个时代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3)请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材料四: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4)“九二共识”是指什么?影响台海和平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研究毛泽东的思想变化过程,某研究者收集了以下史料:
史料一 : (注释: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注释:)。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注释:)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自述》(1936年6月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
史料二:下图为1911年8月1日《民立报》的影印件,记有“七十二烈士”的报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史料一中有三处(标有①②③序号)需要注释,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校勘和注释。
(2)依据史料一,毛泽东当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属于什么性质?(2分)
(3)毛泽东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及毛泽东三者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不同?(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南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
材料一 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来说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从此开始。
材料二 这是时间意义上的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材料三 永远的历史警示(见图一)
材料四 定格的历史一页(见图二)
        
请回答:
(1)  按材料序号分别写出这些历史事件的名称。
(2)  结合材料三,指出是什么使日本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
简述材料一、二、四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图二: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
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图三: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英国                       
同意于1997年归还香港。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也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请回答:(1)你认为图一《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
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2)为了保持香港地区的永久繁荣,邓小平同志提出
了什么重要的主张?请你简单地解释这一主张的含义。
(3)指出三个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在涉及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时,他们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4)抗战胜利以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的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结合抗战的历史,说说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博,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口号:“扶清灭洋”。
材料二  五四运动时期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劳工神圣”。
材料三  口号:“打倒屠杀上海工人的蒋介石”。
材料四  口号:“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周恩来书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谁提出的?试分析此口号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的两个口号,具体分析五四运动的导因、性质和特点。
(3)简要说明材料三中的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
(4)材料四中的口号书写于民国三十四年,折算为公历应是哪一年?当时,周恩来为什么要题写这一口号?
(5)作为历史的印记,本题材料提供的口号,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且相当系统的信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緬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2年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
(2)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3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96年4月17日丘逢甲用血和泪写就一首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
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896年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
——胡锦涛《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讲话》
请回答:
(1)“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之后重新回归祖国,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民主政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
——选自严复《辟韩》(1895年)
(1)      材料中严复认为“西洋之民”和“中国之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改变这种状况,维新派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

(2)依据材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民主宪法。
(五)……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六)保证一切抗
日人民(地立、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人民则有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
——选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民主措施,有何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月1日,中美建交迎来第33个周年。回顾中美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奥巴马执政百日》
(1)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政治体制的构建上, 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如何体现“效法美国”的?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哪一规定与美国政治体制不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1943年,美国罗斯福指出:“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引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3)根据材料二,说说二战期间美国对华的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因。
材料三  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隧道口的光亮”。
(4)请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分水岭”?
(5)依据上述材料,指出中美处理双边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