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在某宣言中指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B.陈独秀等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D.中共积极争取和平、民主 |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
B.抗日战争胜利主要是苏联出兵东北的结果 |
C.抗日战争胜利主要是美国投放原子弹的结果 |
D.抗日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之一 |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成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43年,宋美龄访美被美国媒体评价为“征服”美国之旅,赢得了大量援助。1948年,她再次访美,却被告知只能以“私人资格”前去,且没有获得任何援助。这两个不同的结果反映了
A.蒋介石努力争取美国各界对华同情 | B.美国对中国抗战和内战态度有所差异 |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事实 | D.美国重点积蓄对苏联冷战的力量 |
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
C.侵华日军老兵撰写的回忆录 |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
C.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了这样一段史料:“万一北平被陷,则战与和以及不战不和,与一面交涉一面反抗之国策须郑重考虑。对民众内部之态度,预备应战与决战之责任,愿由一身负之。”你认为此段史料所反映的史实有可能发生在
A.辛亥革命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推动国民大革命 |
B.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下列是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这次会议是
表 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
政党 |
国民党代表 |
共产党 |
民主同盟 |
青年党 |
无党派人士 |
合计 |
代表人数 |
8 |
7 |
9 |
5 |
9 |
38 |
A.中国国民党“一大”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
C.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
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表明( )
①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②《抗战建国纲领》对全国抗战起到政治领导作用
③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有力地改变着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国民党认识到民众与国民革命军合作抗日的重要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这体现的原则是
A.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 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
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 D.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 |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
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 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二战结束的时候,在日本,盟军对其进行民主化改造过裎中,最高司令部发布了一系列命令,以外科手术的方式清除战时教科书中的军国生义、极端民族主义和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宣传内容。1946年,盟军最高司令部要求日本政府审查新编的历史教科书,保证没有天皇崇拜和军国主义的内容,盟军司令部则有最后审查权。这种对历史记忆的反思和修正说明了
A.历史记忆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生命的一部分 |
B.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政治进程的一部分 |
C.一个民族的历史是通过历史教育建构、记忆和传承的 |
D.历史是一个客观的进程,但历史记忆却是人为的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