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战役的先后顺序是
①平型关大捷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③④ | D.③①④② |
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弱、屈辱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下列关于20世纪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C.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共产党曾两度合作。这两次合作的目的分别是为了( )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 B.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 |
C.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 | D.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 |
“我们要保证,一方面红军只要有适当驻地与相当给养,不但不向白区做任何攻击行动,而且停止打土豪,目前红军已实行此两点。”从这份电报的内容可以判断,当时(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建立 | B.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已消失 |
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D.土地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
1937年2月,中共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
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
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
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
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
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伟大领袖就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 B.继承和实行新三民主义 |
C.转变为民族民主革命者 | D.领导和实施全民族抗战 |
1939年6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罗佐夫斯基曾指出,“眼下中国正在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局。”对罗佐夫斯基的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应该是
A.强调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
B.中国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较量的中心 |
C.日本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最终主宰者 |
D.人类几十年的命运最终掌握在中国手里 |
“1937年7月8日早晨5点54分,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东京,10点20分得到详细报告。下午,陆军省军事课长田中新一与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武藤章决定派遣三个师团前往增援。次日,陆相杉山元即批准了增援计划”。上述材料反映了
A.日军对扩大对华战争的积极态度 | B.中日之间的战争已全面爆发 |
C.中国守军有效遏制了日军的侵略 |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
下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
英国《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战役是指
A.淞沪会战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D.武汉会战 |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 ‘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A.1127年的靖康之耻 | B.1644年的甲申之难 |
C.1856年的天京变乱 | D.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