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河南]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礼记·礼运》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文中的“制度”是指

A.礼仪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地域联系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④郡制和县制都起源于秦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的不断增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B.体现三省分权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A.实施行省制度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内阁制 D.增设军机处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希腊)许多城邦都是民主的,全体成年男性市民聚集于市场,选举官吏,讨论公共事务。奴隶、无公民身份的居民(被称为外邦人)和妇女都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因此在现代意义上,这些城市并不是民主的。"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城邦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 B.希腊城邦的民主是男性的民主
C.希腊民主与现代民主还有差距 D.希腊部分城邦实现了现代民主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布鲁图是罗马帝国时期伽太基城里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但30天过去了,布鲁图并没有能力还钱,贵族卡西因此告上法庭,要求布鲁图作他的奴隶。法官同意了卡西的要求。法官之所以这样判决,你认为他主要是因为

A.布鲁图是铁匠,地位低下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罗马法只保护贵族的利益 D.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和中国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相比最有特色的是

A.不断削弱地方权力 B.不断强化皇权
C.重视思想的控制 D.重视法律的制定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表明当时英国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国王掌握行政大权
C.国王已没有任何权力 D.国王决定政府人选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美国应该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C.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D.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限制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手按《圣经》宣誓就职,根据美国宪洗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宣誓就职的誓词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或郑重声明),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根据美国民主制度的精神,总统必须

A.对《圣经》负责 B.对宪法负责 C.对法院负责 D.对国会负责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①保留了君主政体   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③统治者实现统一的愿望强烈 ④宰相是对皇帝负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①文中所指的叛乱是太平天国运动 ②表明该运动的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③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④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恕说:“盖欲化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夫易服更制,一切从西,策之上也;参用西法,徐俟默移,策之中也;不肯变通,但责今实,策之下也。”下列各项与其思想主张相近的是

A.林则徐 B.倭仁 C.曾国藩 D.康有为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壮飞(谭嗣同号)不复飞矣,(康)有为安有为哉?”“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上述说法反映出的历史事实表明

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改良和革命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革命比改良更能有效改造中国政治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完成历史任务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 ‘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A.1127年的靖康之耻 B.1644年的甲申之难
C.1856年的天京变乱 D.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认为俄国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有利条件
B.列宁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张通过革命以赶超西方国家
D.列宁主张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依法治国的方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乃尔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可入账报销。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做好农村民主理财,是保证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性工作  
②此现象体现了分权制衡理念  
③“五合章”能成功使用是民主理财小组认真负责行使自身监督权力的结果  
④“五合章”现象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元旦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布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B.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一切事务
C.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欢迎台湾各界为祖国统一献计献策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当中,美国政府要求新中国有息偿还在中国的部分资产。中美双方进行了持久艰苦的谈判。结果,至1979年中方无息归还了美国被冻结的在华私人资产和政府资产,美国政府将1979年10月1日宣布解冻我国被冻结在美国的全部资产。对这一事实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新中国外交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体现了新中国“另起炉灶”、“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体现了新中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D.体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曲折历程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和平鸽”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图所示。以上材料能说明

①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②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③中国正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④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2月7日美国副总统乔·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政”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示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
材料三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2分)是如何解决的?(4分)
材料四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4分)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遂兼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汉书》
材料二  “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内部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材料三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力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施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你认为作者重在说明什么历史现象
(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主张.
(4)谈谈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来源: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