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则材料,能够反映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中国时局特点的是 ( )
A.“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
B.“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
C.“敌焰犹张,国仇未雪,如复自为鹬蚌,势必利落渔人,民族惨祸,伊于胡底。” |
D.“自治性的军队……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
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
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
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要和平,争民主 |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
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
争的胜利( )
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④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
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
说明( )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
B.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
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
D.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 |
电视剧《亮剑》成功地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
楚云飞的形象。图是该剧人物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
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相同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最能体现中国近代不同时期有“侵略”必有“抗争”的正确关系的是
A.《辛丑条约》—黄海海战 |
B.《南京条约》—义和团运动 |
C.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
D.1937年后日本侵华—台儿庄战役 |
中央电视台组织的“红色之旅”从北京出发.途中经过山西的平型关和山东的台儿庄,你认为这主要是为了纪念( )
A.辛亥革命 | B.红军长征 | C.抗日战争 | D.三大战役 |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该图是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提出是在
A.五四时期 | B.大革命时期 | C.抗战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 D.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
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 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③④② | D.②④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