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近代某绅士曾于1 94 1年说:“当我把选举和旧日国民党统治之下的选举比较之后,我发现我们的选举绝对诚实、自由、平等,绝没有旧日的贿赂、强迫、暴行等现象。”材料所述史实有利于

A.打到列强,除军阀 B.壮大苏维埃的基础
C.实现民主与和平建国 D.团结抗日进步力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讲到:“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抗日战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7月7日,抗战大画《浩气长留》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展出(下图),93岁的台湾原“行政院长”郝柏村致辞说:“七七是中华民族血与泪交织的年代,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真正开始。”这里的“站起来”的含义是    (    )

A.中国从此摆脱了东西方列强的侵略 B.中国开始扭转任人宰割的衰败局面
C.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之路 D.中国从此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强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A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战    B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C敌后战场的军民抗战    D正面战场的全面抗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江流域历史悠久,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汉、唐、宋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
我国汉、唐、宋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4、8、28、40
材料二……工厂内迁前后历时3年多,到1940年基本结束。其迁移的先后顺序,首为“国防上即可利用者”,次为“现在民生必需者”,再次为“不属以上两种而可藉培植工业中心者”,最后是“保全资源免资敌用者”。,到1940年底,经国民政府促助内迁的厂矿共约450家,机件共约重12万吨,随厂矿人口约10万余人,其中技术工人1.2万多人。内迁大中小学等教育机构迭1214家,国民政府也加强了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建设,为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在农业方面,通过建立农业金融网,推广农业改良、督促垦荒、兴修水利等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一李沛成《云贵川工农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说明长江流域人口密度变化情况及呈现出的经济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促助内迁”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相比,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体现在                    

A.独立开展武装斗争 B.建立农村人民政权
C.形成完整革命理论 D.适时实行战略转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锦涛指出:“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这段话意在说明

A.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军队主要担负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
B.中共领导的军队主要担负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C.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D.国共两党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 依据所学,可以得知战役名称是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尔庄战役 D.百团大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其中为“大撤退”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八一三淞沪会战 B.南京保卫战
C.远征军入缅作战 D.台儿庄战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翕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是在重庆,下列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在分析淞沪会战的背景时指出,“蒋注视着日人初期在华北之活动,不能不下决心。在这一个月内,他出入于两端:还是决心作战,还是承认中国之积弱不如人。可是主意既决,他着意抗战时,他采取了一项办法,将日人野心所构成的圆滑军事政治体系拖垮。日人满望在北方打,到南方来谈判。蒋选择了一个全民抗战的办法,引导敌人到长江下游他自己方寸之地应战。这区域接近他的内部基地,他的部队已在此集中待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淞沪会战前蒋介石曾在战和之间犹豫不决 
②蒋介石希望通过淞沪会战,挫败日本迅速占领华北目的
③蒋介石希望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④蒋介石认为淞沪会战必胜无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提出:“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一主张提出的直接背景应是

A.中国东北沦陷,日军进逼华北 B.西安事变爆发,逼蒋抗日成功
C.日本全面侵华,国共趋向合作 D.敌后战场壮人,中日战略相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声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该同学不知该材料的真伪。以下是对此材料真伪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
B.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C.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D.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战役
D.武汉战役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中历史《第10讲 抗日战争》专题测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   )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