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中国军队对日军进行堵截,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这次作战的地点是在
A.山东台儿庄 | B.山西平型关 | C.湖北枣宜 | D.江苏徐州 |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该史料反映此时( )
A.蒋介石尚未叛变革命 | B.国民党处于国民大革命的领导地位 |
C.中国共产党尚未走向成熟 | D.在特定时期,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 |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③④② | D.①③④② |
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反映了抗战初期国民党
A.放弃了其片面抗战路线 | B.加紧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 |
C.主张全面抗战、积极抗日的决心 | D.执行了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
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 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 |
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 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 |
1937年2月,中共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
历史纪年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发生于公元前2世纪后期
②“太祖”作为朱元璋的年号可以用来纪年
③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
C.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 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四川“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开始全面抗战的政策 |
B.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
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
D.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 |
“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
A.工农武装割据 | B.抗击外国侵略 |
C.新民主主义革命 |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
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
A.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 | B.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 D.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
近代西方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 B.清政府进行坚决抵抗 |
C.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 D.西方列强实力不够 |
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
C.侵华日撰写的回忆录 |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