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有 ( )
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 ②资产阶级思想可能首先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产生 ③新的阶级可能首先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登上历史舞台 ④新型的革命政党可能首先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出现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阶段 | B.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
C.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 | D.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 |
孙中山在《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一文中写道:“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孙中山的言论主要反映了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好前景 | B.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
C.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 D.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热切希望 |
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
B.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
C.帝国主义不愿中国实现工业化,而要中国永远作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高潮的影响中最为深远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壮大 |
B.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
C.为民主革命的转变准备了最根本的因素 |
D.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工业的特征是
A.在中国社会经济中逐步占统治地位 |
B.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
C.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 |
D.受到封建势力的控制 |
某同学在搜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资料时发现,1914~1920 年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都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国人民的抵制使用外货行动 |
B.中国人民消费需求的驱动 |
C.受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D.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政治地位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②洋务运动的刺激
③民族工业的基础相对雄厚
④列强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中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现象有所改观 | B.工业中心由东南沿海向北发展 |
C.出现了中国经济的明显半殖民地化 | D.战后经济在外资打击下萎缩 |
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其基础仍很薄弱,表现在
①未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经济力量远小于封建传统经济
③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暂时的 ④未形成新的政治力量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未能在中国真正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封建残余势力的强大 |
C.复古主义思潮的盛行 | D.一战以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 |
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A.辛亥革命的推动和影响 |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
C.政府提倡用国货 |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缺少资金和技术 |
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 |
C.卑劣的竞争手段 |
D.帝国主义加紧资本输出 |
民族工业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有机会就发展。为中国化学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
A.范旭东吴蕴初 | B.张謇刘鸿生 |
C.吴蕴初张謇 | D.吴蕴初刘鸿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