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其中发展最快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调整财税政策 |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
C.南京临时政府倡导发展实业 | D.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 )
A.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以下是1920~1936年中外企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
中国资本 |
6.61 |
44.8 |
26.09 |
63.2 |
9.0 |
外国资本 |
8.13 |
55.2 |
15.16 |
36.8 |
3.9 |
合计 |
14.74 |
100.0 |
41.25 |
100.0 |
|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 B.国民政府的推动 |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
下列关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
B.实业救国思潮的积极影响 |
C.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仍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
①民族工业资本大于商业资本②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③民族资本与外资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④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推动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因素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 B.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请观察这样一组火柴商标,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工业具有( )
A.独立的生产能力 |
B.生产于中华民国时期 |
C.抵制外国侵略的作用 |
D.爱国主义精神 |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 | 实业救国 | B. | 工商皆本 | C. | 重利轻义 | D. | 重商轻农 |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
B.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
D.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 (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
民国 元年 |
民国 二年 |
民国 三年 |
民国 四年 |
民国 五年 |
民国 六年 |
民国 七年 |
民国 八年 |
数量 |
17 |
37 |
37 |
50 |
33 |
34 |
29 |
23 |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二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
年产100 万吨以上 |
年产10—99 万吨 |
年产1—9 万吨 |
年产1 万吨以下 |
外商企业 |
100 |
88.5 |
41.1 |
0 |
华商企业 |
0 |
11.5 |
59.5 |
100 |
材料三 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绽数示意图
——材料二、三摘自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1919年全国各省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 (单位:家)
省区 |
江苏 |
直隶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奉天 |
湖北 |
陕西 |
黑龙江 |
广西 |
甘肃 |
其他省 |
数量 |
155 |
45 |
42 |
33 |
31 |
20 |
19 |
19 |
3 |
3 |
1 |
1 |
0 |
注:江苏含上海;直隶含北京、天津。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民族工业的特点。
阅读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表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地区 |
工厂数 |
地区 |
工厂数 |
江苏 |
155 |
京津 |
455 |
浙江 |
42 |
山东 |
31 |
福建 |
20 |
奉天 |
19 |
广东 |
33 |
湖北 |
19 |
A.民族工业布局极不合理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原始积累 |
C.民族工业比例失调 |
D.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压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