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中英签订新《南京条约》,取消了协定关税。这应归功于
A.国共两党合作 | B.英国放弃了在华一切特权 |
C.国民政府努力 | D.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
【改编】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其中对1912—1919年经济增长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
③清政府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南京临时政府关于“振兴实业”的舆论宣传和为此而着力提倡的国货运动,激励了工商业者投资开办工厂,爱国华侨也竞相归国投资办厂并努力推销国货。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下表是192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岁出总额与部分支出比率”(部分)(数据整理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此表说明
时间 |
岁出总额 (万元) |
军费支出占百分比 |
债务支出占百分比 |
经济建设支出占百分比 |
教育支出占百分比 |
1928年 |
49700 |
49.7 |
33.3 |
0.6 |
1.5 |
1929年 |
61875 |
42.9 |
33.4 |
0.4 |
2.6 |
1930年 |
71200 |
43.8 |
39 |
0.2 |
2.0 |
A.国民政府重心在于排除异己稳定政局
B.巨额债务支出反映中国半殖民地性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资金短缺停滞不前
D.国民政府关注民众生活高度重视教育
对下面图表的解读,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①民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
②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③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④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矛盾尖锐的表现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 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
A.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
B.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D.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
下表为近代福州1905—1915年由外洋(国外)和外埠(国内)机铷面粉输入值比较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单位:元
年别 |
外洋 |
外埠 |
合计 |
1905 |
180610 |
17669 |
198279 |
1910 |
191893 |
742513 |
934406 |
1915 |
2522 |
2146932 |
2149454 |
(资料福建省政府辅《福建历年对外贸易统计》第70页)
A.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 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通商口岸的大量开放 D.民国政府的政策推动
下图是1913年,南阳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右侧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 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西洋烟草在华销售锐减 |
B.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 |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涌动 |
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代某一时段中国面粉业的发展状况。下列对表中所示变化出现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欧洲市场需求增加 |
B.封建势力压迫解除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社会环境和平稳定 |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观察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
年份 |
华商 |
日商 |
||
实数 |
比重 |
实数 |
比重 |
|
1921 |
9482.2 |
75.9 |
1967.1 |
15.2 |
1931 |
15251.8 |
56.7 |
10851.1 |
40.3 |
1936 |
17294.6 |
44.2 |
19615.1 |
50.1 |
下列关于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因素和状况表达正确的有( )
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
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
③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在华势力不断扩张
④华商发展停滞,日商资本迅速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29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筑路计划。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反映了( )
A.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 |
C.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激烈 |
D.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对下侧《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 |
B.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 |
C.民族资本受外国压迫发展缓慢 |
D.两类资本所占比重的差距在缩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