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
(货币单位/亿元)
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
(货币单位/亿元)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1928年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根据与美国等列强的约定,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的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44. 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18家炼铁厂中,停炉者有14家,其余4家仅能勉强维持生产。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扼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材料二概括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简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原因。(8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1)画面中的“阳光灿烂”应出现于什么时期?民族工业的“阳光灿烂”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社会影响?
(2)1927-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是怎样的?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画面中“蛀虫”代表什么势力?“冰雹无情”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
(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并指出其根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材料三:(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一所反映的生产方式与材料三、四的有什么不同?
(3).材料二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
国家是否独立,关键要看主权是否完整;而民族是否富强,其根本上要看经济是否发展,人们生活是否改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利害关系。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勾结是暂时的,争夺是绝对的,一切都以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为转移。
——李智慧《列强侵华史》
材料二:一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
阶段 |
民族工业状态 |
原因 |
一战时期 |
短暂春天 |
列强放松侵略 |
一战以后 |
萧条 |
列强卷土重来 |
抗战时期 |
遭摧残 |
日本的经济掠夺 |
解放战争时期 |
陷入绝境 |
美国商品的涌入 |
材料三:《孙中山伟大的历史贡献》一文中提到:在一个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即当国家命运还不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里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是一句空话。
(1)材料一中的哪句话最能反映列强之间关系变化的本质?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这一观点。
(2)材料二表格中的内容,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规律性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沅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与与古代手工业,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的企业在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20年代中期又衰落了的原因是什么?
近代前期,中国资本主义经历了从产生.初步发展.到进一步发展的三次浪潮,据此回答:
(1)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何时产生的?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是在何时?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其政治影响是什么?
(3)中同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是何时?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最重要的政治影响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早期中国民族企业表
材料二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平均速度为15%。这一时期创办了许多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请回答: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在什么时候?近代早期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分布有何特点?
(2)材料二表明,在1895~1913年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请举两例加以说明(创办人、企业)。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
各种机器和工具(A) |
农机具(B) |
B/A(%) |
1912—1916 |
15956 |
118 |
0.74 |
1917—1921 |
39269 |
798 |
2.03 |
1922—1926 |
43074 |
390 |
0.91 |
1927—1931 |
55192 |
998 |
1.81 |
A.国民政府的倡导
B.在“爱用国货”思想的影响下,农民自觉抵制进口农机具
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壮大,抵制了农机具的进口数量
有史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 )
(1)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
(2)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3)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
(4)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A.(1)(2) | B.(2)(3) | C.(1)(3)(4) | D.(1)(2)(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材料五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2分)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下面两幅图为不同时期中国工业比重图。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①图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特殊国情
②图一表明中国近代轻工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③图二反映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所取得的成果
④图二表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基本完成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 间 |
厂数(家) |
创业资本数(元) |
工人人数(人) |
1913年 |
698 |
330,824,000 |
270,717 |
1920年 |
1759 |
500,620,000 |
557,622 |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费正清教授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B.地区分布不平衡 |
C.工业结构不合理 | 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描述最具历史洞察力的是 ( )
A.光明大道,前途无量 | B.回光返照,走向灭亡 |
C.缓慢发展的经济复兴 | D.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