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 B.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 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
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幅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此联充分说明:( )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 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 ④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③④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矿藏开采)小则准乡,大则准县,尤大者省及省外之人来采”。这表明他 ( )
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赞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③主张采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方式 ④维护平均主义分配原则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
《资政新篇》内容 |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
兴办保险事业 |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中 新文化运动中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
1853年英国控制的报纸宣扬:“叛乱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大清王朝被推翻,我们的损失将很大。”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
B.反映了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的缓和 |
C.在人民革命面前,中外反动势力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
D.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
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
C.反映农民的理想追求 |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
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
材料一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三 太平军占领宁波以后,1862年英商怡和洋行档案中记载:“连一箱鸦片都没有卖得出去。”
材料四 英商满载生丝的轮船经过 镇,不肯向太平天国税局纳税,被扣压。英国领事强为干涉。太平天国提出抗议:“太平天朝定制,商货经过税局,有一定之税金,今贵国商人之行为,即违定制,而贵国官长强为干涉,于国际交谊甚不合。特此告知。”
问题:
(1)太平天国后期,在江浙实行了哪些经济政策?
(2)与清政府的经济政策相比有什么不同?
(3)你如何评价这一经济政策?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 | 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提出符合国情的斗争纲领 | B.既反对外来侵略有学习西方文明 |
C.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 D.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
A.是指“天京变乱” | 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 |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 |
D.作者认为:因为“煮豆燃萁”所以对洪秀全的评价难以定论 |
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的是
A.抗英斗争 | B.太平天国起义 | C.义和团运动 | D.抗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