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① 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② 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③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④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土地纲领 | 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
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常见的现象。回答第16〜18題。
对外交往是一种文明交流的行为。下列文明成果受到对外交往影响的有
以下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的数据对比,从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造成下表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应是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海之滨,南临杭州湾,西与富庶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邻,北接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正当中国大陆海岸线之中枢,地扼长江入海口,有黄浦江、吴淞口汇合于此。这种临江濒海的地理特征,使它成为中国江、河、海、陆的重要运输枢纽,沿海航运、长江航运和内河航运四通八达,且拥有广阔的腹地——人口稠密、物产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长江为纽带的整个长江流域的大腹地。
——邢甲志:《浅论英国选择广州、上海等五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动因》
材料二 史学家高第这样概括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目的:“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转引自《历史的真相:西方史家眼中的1858 - 1860年战争(节选)》
材料三 第六款第一、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开通商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一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当一律享受。(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 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予前开各口驻扎。……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一摘选自《马关条约》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选择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侵略的目的是否实现?请以史实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变化趋势。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后中国人“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主要表现在
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引进机器创办近代工业
③发动太平天国运动 ④签订了《南京条约》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13分)纲领文件、法律等等往往是一个阶级、一个国家政治意志的集中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1)材料一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中的那一项内容?反映了什么思想?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实行责任内阁制。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据材料二,简要指出《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中国的1954年宪法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四 下面是1959——1993年全国人大、政协召开情况简表:
届次 |
时间 |
届次 |
时间 |
第三届全国人大 |
1965.2 |
第三届全国政协 |
1959.4 |
第四届全国人大 |
1975.1 |
第四届全国政协 |
1964.12 |
第五届全国人大 |
1978.2 |
第五届全国政协 |
1978.2 |
第六届全国人大 |
1983.6 |
第六届全国政协 |
1983.6 |
第七届全国人大 |
1988.3 |
第七届全国政协 |
1988.3 |
第八届全国人大 |
1993.3 |
第八届全国政协 |
1993.3 |
材料五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4)据材料四、五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是历代农民起义的结晶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
A.力图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 B.小农的保守意识 |
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合 | 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丁怎样的努力?这一努力呈现怎样的特点?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历史上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都属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 B.都缺乏先进的领导阶级和革命纲领 |
C.发动者都曾用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 D.都主张推翻清朝并变革封建土地制度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在土地分配方面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中的核心是哪一个?
(3)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依据材料三,结合其实践效果,略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