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1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多种多样。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一、文字信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1)依据材料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图片信息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2)运用这一图片信息可研究民国初期哪些历史主题?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至少说出四个历史主题)。
答题示例
主题:国民大革命
理由:广告刊登时间为1926年;广告中有孙中山像、“革命尚未成功”标语。
三、数据信息
表一中国自然灾害朝代分布
表二古代欧洲国家各种自然灾害每四百年发生次数
——卜风贤《中西方灾荒史:频度及影响之比较》(注:命题人对上述表格略有删改)
(3)通过对比材料中两个表格的数据,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越接近近代,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就越高。这一结论是否正确,请你结合材料分别说明理由(注:只从正确和不正确两个方面考虑)。
四、实物信息
建筑被称作“凝固的历史”。如果你到美国华盛顿旅游,便会看到眼前三大建筑物。
(4)结合眼前的三大建筑物所承载的政治功能,联系所学的知识,请你概括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所反映的政治特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图,回答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
(2)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 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1)材料一所说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从主观方面分析这一纲领没
有真正实行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
(3)材料三中“边界红旗子”指什么?“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
各种灾难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史既是一部灾难史,也是一部与灾难抗争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易》有云:“水火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食,九年耕必有三年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汉书,食货志》:“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 , 以利农;合贵时减其贾而粜,名日常平仓”。
材料二:黑死病毫无偏倚的把死亡带到每个人面前,全家死光的贵族留下了大量的荒芜土地,由于没有劳动力,薪水不得不提高,农民有了收入来买下闲置的土地,结果他们中有多人成了拥有土地的新贵族,农奴阶层由此瓦解。灾难之后,许多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经济增长,传统的地租形式基本失灵,使商品式的经济得到萌芽,特别是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方面的转换。对“少数群体” 犹太人、穆斯林、外国人、乞丐以及麻风病人的迫害开始出现,这些人被指责为是“造成”瘟疫的祸端。人们由于黑死病的侵袭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这样,欧洲的下水排污系统才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一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为英国伦敦宽敞有如隧道的下水管感叹。除此以外,火葬开始成为最重要的丧葬方式;原本位于房间中央的壁炉被移到了墙边;房间也变得更加坚固,开始采用灰泥或者石头来代替木版。
在宗教方面,经过这次死亡大灾难的洗礼,充分暴露出教会的无能,人们清楚地洞悉了称万能、救世的宗教与教会,在灾难面前竟然同样毫无作为。从而对宗教的传统权威性产了了很深的、合乎情理的怀疑与动摇。人文主义的思想开始复苏,文艺复兴的萌芽开始孕育。艺术家的作品中不再是宗教形象一统天下,悲观和抑郁的情绪,赎罪和死亡的主题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题材,以至后来才发展出歌特式的风格。
更重要的是,由于黑死病肆虐,大学宣布停课,政府不准人们离家远行。正是这个时期,使一位名叫伊萨克牛顿的年轻人在此期间由无穷等比级数的解法创立出一门很重要的数学学科一一微积分。
一一据维基百科整理
材料三:1 9 2 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里氏7. 9级地震,接着又引发了了火灾、海啸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东京地区有超过14万人死亡。这是日本历史上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史史称关东大地震。一战时日本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但战后发展经济的各种有利条件消失,经济发展减慢。关东大地震引发了震灾经济危机,自此日本经济长期陷入危机和慢性萧条状态。在政治上,关东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加大了对对社会主义运动、工人运动的打击力度;与此同时,日本国内极端民族主义的倾向进一步增强。
一张经纬《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危机的再认识》
材料四: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一一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结中国古代对付灾荒的思想和举措。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其他重要举措。(3分)
(2)依据材料二评价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对日本而言,“战后不利条件”有哪些?(4分)日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和对世界的影响。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列举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13分)20L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盛大开幕,广州继上海之后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实际上广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1)广州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在其被迫开放的同时,中国的哪些主权也 遭到破坏?(2分)
(2)1911年4月27日在广州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由于敌人力量太强大,起义最终失败。后收殓烈士遗骸72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请问这次起义是由哪个组织领导的?这个组织成立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各是什么?(4分)
(3)中国共产党曾经在广州召开过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请问是第几次?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什么?有什么局限性?(3分)
(4)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顽强抵抗,但仍然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l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请问中国这一时期失去大片领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5)有人说:“1984年,对于广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简要分析原 因)?(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十二日,日本驻重庆领事山崎桂和清政府在重庆正式签订了《重庆日本商民专界约书》,日本获得了在重庆开设租界的特权。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抗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云集重庆的世界名人、各国外交官等有3000人,使重庆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城市。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经济实力成百倍增长,工业企业增至1690家,商业公司、商店27万多家,银行67家,钱庄、银号、信托公司24家,人口增至120万人。
材料三 民国28年(1939)5月3、4两日,日本空军突袭轰炸重庆。两次轰炸中重庆市区总计被毁房屋2000余栋,市民死伤2000余人,财产损失无法估算,全市37家私营银行有14家毁于弹火,单是都邮街一带被毁的绸缎布庄就有15家。
材料四 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 重庆作为建设的重点,迁建、新建了200多项大中型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这些新增的企事业单位除少数是兵工厂外,大部分是与战备有关的原材料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仪器仪表等工业。西南铝加工厂、四川重型汽车厂、重庆造船厂、四川仪表总厂等,都是在“三线”建设中建成的。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重庆设立租界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战中重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对今后重庆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轰炸重庆的目的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三线”建设的背景及其意义
鞋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但“脚上文化”却折映了历史变迁。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结合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
奖励耕织(砖画) 商鞅铜方升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系富贵好善,仰体天父、天兄圣心者,题缘而成其举。立医师,必考取数场然后聘用,不受谢金,公义者司其事。……兴跛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因此等穷民,操心危,虑患深,往多有用之辈,不可不以恩感之也。
材料三: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四:“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出自何处?该材料主张的社会福利在筹办方面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在举办社会福利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哪些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4)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麦克阿瑟以远东盟军司令的名义,下令日本政府和侵华日军,只能向蒋介石政府和军队投降,不得向中国人民抗日武装缴械……8月21日,蒋介石连发三道反动命令:要我人民军队“原地驻防待命”,不许向日伪军“擅自行动”。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材料二 8月23日,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给侵华日军司令冈村宁次下了一道命令,把八路军和新四军诬蔑为“非法武装组织”、“共匪”,要日军“作有效之防卫”,已被人民军队解放的地区,“日军应负责收回”,再交给国民党军队。……伪南京军委会副委员长兼伪上海市市长周沸海被任命为济南“绥靖司令”兼市长,伪江苏省长兼绥靖主任任道援被任命为“先遣军总司令”等等。 ——摘自《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三 美国总统杜鲁门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利用敌人来做守备队,直到我们能将国民党的军队空运到华南,并将海军调去保卫海港为止。……”至10月间蒋介石在美国的帮助下已动员了80万军队,抢占了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并抢夺了解放区军民从日寇手中收复的31座城市。 ——摘自《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 根据上述材料,把几种不同的政治势力相利用反共的情况,逐条概括提炼出来(勿抄原文)。
(2) 综合你所列的情况,分析几种中外反动势力形成联合反共的原因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情况。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1900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 |
时间 |
发动国 |
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
鸦片战争 |
1840—1842年 |
① |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甲午中 日战争 |
1894—1895年 |
日本 |
② |
③ |
1900—1901年 |
英国德国 等八国 |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材料二 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材料四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请回答: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材料二中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
(2)材料三中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 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斗开始不久,旗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整个舰队就失去了指挥……”
材料二 1927年,田中内阁在“东方会议”给天皇的奏折说: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哪一次海战?在这一次战役中,身先士卒的爱国军官有哪些?(试举两例)。此战役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日本为了“征服满蒙”,将东北变为其殖民地发动了什么军事行动?列举近代以来日本曾经发动或参与过的主要的侵华战争。试举二例。(友情提示:是“主要侵华战争”而非具体战役。)日军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3)日军在侵华过程中是如何进行殖民统治的?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邻国领海争端摩擦不断,诸如中日钓鱼岛问题,中菲、中越南海问题等,历史和严峻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海权的重要性,保障海权成为我们的重要共识。
材料一 水上武装力量在西方谓之海军,在古代中国则称为水师。两种不同的称谓背后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传统。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罗马舰队、威尼斯舰队等强大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古代中国虽有漫长的海岸线,陆权主义却极其浓厚,海军和海权意识很难在中国萌发出来。
——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二 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537年,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出版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进一步指出,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马汉也被后人公认为海权论的鼻祖。
——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清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海防问题的大讨论。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自是年起,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摘编自《清朝通史》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地中海成为海军和海权意识的摇篮,而古代中国却很难萌发海军和海权意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近代历史知识概括海权思想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3)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促进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依据材料三中筹划海防的目的和采取的具体措施,简要评价清政府的这些决策。
(4)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海军时提出:“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提出:“建设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你认为,新时期人民海军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应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材料二 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并简要评述。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看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认识变化的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