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后,欧洲自然科学在许多领域中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伽利略——他的发现以及他开创的科学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开始
②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③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④普朗克——量子论的提出是物理学发展中的一场革命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
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D.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
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 )
①“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②“物质的力借以表现出的各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③“物质的辐射能以取小的、不可再分的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④“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
A.①达尔文②法拉第③爱因斯坦④牛顿 |
B.①达尔文②法拉第③普朗克④牛顿 |
C.①拉马克②牛顿③爱因斯坦④伽利略 |
D.①拉马克②牛顿③普朗克④伽利略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目录摘要
…… |
…… |
|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 1763—1914年 |
第十章 科学革命 |
一 科学革命的根源 二 17世纪的新宇宙 …… 五 生物学革命,1850—1914年 |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
一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它实际开始的那个时间开始 二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它实际开始的那个地方开始 三 工业革命:第一阶段,1770—1870年 四 工业革命:第二阶段,1870—1914年 |
|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
一 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 英国革命 三 启蒙运动 四 美国革命 五 法国革命 六 民族主义 七 自由主义 八 社会主义 …… |
|
…… |
…… |
……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著作第十章“17世纪的新宇宙”、“生物学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分别是什么?
(2)我们通常将启蒙运动视作思想解放运动,作者却将启蒙运动放在“政治革命”一章中论述,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
(3)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A.牛顿 | B.达尔文 | C.达芬奇 | D.莎士比亚 |
下列有关兄弟俩的一组漫画反映了一个特殊的现象,最能对此进行解释的科学理论是
A.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点 | B.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
C.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卓别林的意思是
A.人们更加热衷于观赏艺术表演 |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所熟知的常理 |
C.经典力学理论通俗易懂而且较常见 |
D.科学家不如艺术家受欢迎 |
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
A. |
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
B. |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
C. |
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
D. |
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
欧盟正在建立独立自主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摆脱对美国GPS 全球定位系统的依赖。对于欧洲人把这个项目命名为“伽利略计划”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命名理由和伽利略是欧洲人有关 |
B.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
C.伽利略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 |
D.伽利略提出日心说在天文学领域具有威望 |
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
A.经典力学理论 | B.生物进化论 |
C.相对论和量子论 | D.现代信息技术理论 |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最早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 B.达尔文的进化论 |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D.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在西方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催生了一股新思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朴素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机械而其中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
出。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西方的启蒙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国古代儒家文明为其思想前提的。如启蒙思潮中的泰斗伏尔泰,他的政治理想是清除现存的“神示宗教”,建立一个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在伏尔秦心中,中国儒教就是这种理性宗教的楷模。他推崇孔子,称赞中国哲学“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浅谈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有何标志性的意义?它的对欧洲的思想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伏尔泰赞赏中国儒家文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的主要政治理想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方的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发展主要表现有哪些?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物体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上的时钟变慢 |
B.物体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上的尺子变长 |
C.时间是绝对独立于空间的不断流逝着的长流 |
D.完成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
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知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
A. | 进化论 | B. | 万有引力定律 | C. | 量子论 | D. | 相对论 |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通史·近 代部分》,1972年版 |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2011年版 |
(1)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材料二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三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6分)